我們的民族真是一個感情的民族,何為家?且看“家”這個字,房子下面有豕,即豬,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一家人和和氣氣的住在一棟房子裡,還養著滿圈的肥豬,好一派溫馨的“農家樂”。中國人該是最安土重遷的吧,因為有家,能遮蔽一切苦風愁雨,幹嗎還得四處奔波呢?
出門在外,幾乎所有的賓館都有這樣一條標語:“賓至如歸”,看多了不禁就多想,真的嗎?僅那些疊得整整齊齊的床鋪,冰冰冷不透一絲溫情的被褥和一些貌似豪華的傢俱就可以讓客人門有回家的感覺嗎?恐怕不然。我們重視家,不僅因為它有我們從小就以熟悉的環境和一起生活的親人,更重要的怕是心中那隱藏的依賴和無拘束的感覺吧。在外求學,假日到家如能看到自己想念已久的父母固然是好,但是在餐桌上那無拘束的暢談,無壓力的氛圍才是真正的家的感覺。若有人認為有親人的地方便是家,我恐怕不能贊成。不信你同父母一起住賓館試試,我寧願呆在自己亂亂的小窩裡。
在我看來,“家”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情結,在平常時無從察覺,到陌生處全湧上心頭。家,故鄉,是一個人一輩子無法消去的烙印。長大了,總要離家這時的家的感覺再不是媽媽不勝其煩的嘮叨,而昇華成一種記憶,一種氣味,在他鄉不如意時蒙上眼簾的一層霧。
“家”不僅僅是一幢房子,而變成了港灣。無助的時候心裡牽念的不再是關乎前途、關乎生計的大問題,而是急急的想鑽到家裡的床上大哭一場。
可是說了這麼多又何如呢?誰有能說得清道得明這家的感覺呢?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家在心裡上的作用就如同起風時添的一件衣服,恰到好處,但有多暖也只有你知道。
我所體會的家的感覺無非是有暖有溫馨有父母有親人有快樂有包容有安定,如此而已。有家如此,夫復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