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著作文書,“淚流滿面”這個詞開始以不低的頻率出現在我的眼前,而且常常是“我不禁淚流滿面”捆綁銷售。難道真的是大家感情豐富,還是情到深處難以自拔?再一細看,這類文章大多是考場作文。面對老師出的“感動”“親情”這些作文題目,考生們大筆一揮,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大打“催淚戰”,眼藥水不知道用了多少箱。
向來我寫文章是“惜淚如金”的。有時受到作文書的污染,往往筆下不自覺的有往上加眼藥水的蠢動。於是口中大喝“喁喁——”懸崖勒馬。問自己“這個情景需要你流一臉盆子的淚嗎?”答案是否定的。於是將原文劃去,小心翼翼改上“眼眶濕潤”等不太煽情的詞。再或者玩個心眼,改成“淚如雨下”這個意味不甚明朗的詞。淚如雨下?誰知道你是小雨中雨滂沱大雨呢?既多了分詩意又避免自己落入“淚流滿面”的怪圈。但這也是我很少用的,除非真的到了普通人的普通情感爆發的時候才用。
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大都是感性的。其中感情豐富登峰造極的“大濕”(大師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不就“濕”了)大有人在。林妹妹尚且不說,“造淚大師”瓊瑤奶奶的作品中不乏淚腺發達之人。男的,哭得是聲嘶力竭,青筋暴跳;女的,哭得是柔腸寸斷,海枯石爛。令人霎時間對孟姜女哭倒長城的傳說深信不疑。
由這樣的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劇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演員個個使出渾身解數,哭得天昏地暗。當然這個要感謝原作中“催淚大法”之爐火純青以及默默在背後支持的眼藥水廠商們。人的眼淚之豐富,觀眾可算是領略到了。近年來,寒流刮起,一改演員的淚流滿面為觀眾的滿面淚流。其“柔情攻勢”運用地恰到好處。使萬千無辜的觀眾對著冗長繁複的片子“嘩嘩”地流淚。其真騙眼淚呼?其真騙眼淚也。
電視是浮躁時代的產物,虛浮的時代產生虛浮的人。越來越多的人以眼淚來博得觀眾的同情與喜愛。從“超女”到“星光大道”,往往有不少選手淚灑現場。其中獲獎感情激動的,落選心情沮喪的淚水不提,屬於正常的情感流露。但是越來越多的痛訴“革命家史”卻搪塞了我們的視聽。其內容無非為訴說自己慘痛境遇,而自己又在逆境中如何成長等等。不是父母雙亡就是祖母去世。實在家裡沒死人的,也要哭訴父母如何不容易的撫養自己長大。以自己的隱私(如果是真的話)和淚水給觀眾留下一個進步好青年的形象。
淚,不是不可流,當流時則流。但是用滿面盈盈的淚水換來物質或非物質的報償,與當街乞討無異。換句話說,相當於拿尊嚴換人民幣。想必這幾滴眼淚苦澀得如同死海之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