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問,有多少人,可以在家暴面前無動於衷。看了一篇文章,印象深刻。家暴,「可以原諒,但沒必要」。看到這句話時,整個人都不好,我好像看到一個冷漠、孤僻的人。
沒有看過電影《狗十三》,但看過簡介,感覺很恐怖,大部分被家暴過的人的真實寫照。肢體暴力產生膽怯——膽怯是一種神經質的行為。往往來自毫無理由的家庭暴力,一點小事就遭到懲罰,可能懲罰並不嚴重,但往往在心理產生了一個機制,遇見點什麼事都感到害怕,這是一種心理投射說的就是我。被打多了,心理創傷也就淡了。我們看著它們被風沙掩埋,也許有一天會爆發,但對像絕不是父母。
別再罵網絡噴子了,無視就好了,他們只是想在網上找存在感。「能被稱為青春期的倖存者,大多數人...是從那個時候死的」。感觸深不深。「悲劇背後,家暴成了一種無法治癒的痛,無論對身體還是身心」。這是一句赤裸裸的真話。大部分人不會去思考父母帶給自己的傷害,因為那些太沉重,太累。看淡了,也就過去了。騙一下自己,我的心沒問題,上面很光滑,沒有創傷。
厭惡這樣的自己,虛偽。「原生家庭給子女造成的影響到底有多深,說不清,或許就是一輩子」。看完那篇文章,莫名心疼,想哭。
對自己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