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三毛的文集有好久了,可是一直猶豫著,那天突然有錢。拿起《夢裡花落知多少》,衝出書店,坐在學校的大殿裡安靜地看。然後,接下來的幾周,那本書就沒離開過我。
第一次接觸三毛的作品,那時才上小學五年級,記得學校發了一本叫做《語文自讀本》的教材,我沒等老師佈置,便自顧自的看了起來。看見三毛這個名字,我以為是《三毛流浪記》裡那個,便來了興趣。那篇,忘記了叫什麼名,只是有點印象是講她和荷西的,在沙漠裡,為荷西做中國菜。我很喜歡,抱著讀了好幾遍。
以後,學校發自讀本,我最積極,都是挑些三毛的,總是有的,看了再看其他的。初中沒了,便想買三毛的文集,可那麼小的縣城硬是沒有,只是有時到一個馬姓的作家阿姨家,蹭看,可是心裡不踏實,總覺得書要是自己的。
買書,讀三毛的事,就這樣擱淺下來了。
上高中了,雖然自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理科生,卻認識了一群文科尖子,又得開始看書充實自己了。
《夢裡花落知多少》純粹是受那本傳說中抄襲的書,影響。突兀的坐在,那個很高很大,有點陰沉,有些暗色調的大殿裡閱讀它。
荷西死了。
那個愛三毛愛得死心塌地,那個讓三毛愛得痛不欲生,那個讓人羨慕的垂涎三尺,那個外國人大鬍子,荷西。死了。
我曾今很妒忌三毛,有一個荷西,有一段美好的戀情;而很羨慕三毛,用絲襪上吊,用死亡告別。《夢》,一本書都很悲傷,籠罩著陰鬱氣息,揮之不去,很適合大殿。
三毛說自己是一個以自身經歷為題材的小說家。可是她,也許用真情吧,把那種傷痛演繹得那麼淋漓盡致,好似我自己也失去了愛人。那種悲痛欲絕,好似我自己也深陷其中。死亡的氣息,曾在我自己的上空漂浮,不曾散開。那一刻,我體會到,三毛愛荷西,那麼深,在骨子裡面,所以才痛得此般難受……
三毛的筆觸很細膩,感情很豐富,內心總不是湖面般的平靜。她記敘生活中的小事,很平凡,很普通,可是我卻在那裡著迷了。一個能把平平凡小事,寫得很令人著迷的作家,是一個什麼樣的作家。
讀她的書,總是很平靜,像方塊字在紙上一樣安靜,那些事不會動盪,不會紛飛。一切都是凝固的,無論多長時間,每一個場面,每一個動作,都是記憶中的一部分,無法忘卻,難以割捨。
她的文章,開頭很寧靜,卻也不顯得突兀。那麼細緻入微的描寫,將它們一小點一小點的呈現,然後組成一件事。然後,又輕輕巧巧的,在毫無預兆的文字中,戛然而止,總留著那麼一小股,讓我們回味著,不捨放下。
《夢》是悲傷的,無論荷西死了多久,無論三毛經歷了多少,無論三毛笑得多麼耀眼……她,給這本書披上悲涼的氛圍,怎麼強顏歡笑,都無法割捨。是的,三毛一生的愛人,他走了,沒有回頭。
三毛的悲痛,用文字傳達的那樣真切;三毛的難過,用言語描述的那樣真實;三毛的痛楚,經歷多少時間的磨礪,依然那麼明顯。我們同樣懷著沉重的心情,和三毛一起,紀念荷西。
向三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