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空間(www.ZuoWen.Space)專稿 歡迎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同學們
作為中國人,首先該看的就是《論語》,《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我喜歡論語中的一句話博施濟眾者,可謂仁矣,講的是要在人有困難時幫助他們。我認為“愛自己的孩子是人,那麼愛別人的孩子是神”
在我們這個社會中雖然現在有許多人在伸出援助之手時會有些顧忌,會猶豫,會猜測,會迷茫,但是”真神”也是有很多的。
比如羅雪華,一位下崗工人,33歲的她在自家開的餐館門前發現一個被人遺棄的女嬰。這個女嬰就是小陸陸。沒過多久,小陸陸患上了鐵粒幼細胞貧血的怪病,羅雪華為了小陸陸,到處籌集錢為她治病,為了更好的照顧小陸陸,羅雪華忍痛捨棄腹中的親骨肉,並為陸陸辦了獨生子女證。羅雪華花光了所有積蓄,還欠下一身外債。為了給陸陸籌集藥費,原有的一棟四層樓房只能出租,一家三口擠在一間十幾平方米的房子裡。羅雪華說:“只要陸陸能好起來,我願意犧牲一切。”
羅雪華沒有什麼豪言壯語,有的只是對養女的滿腔愛心。她純樸善良、超越血緣的母親之愛,關愛生命、執著追求的生命之愛,勇敢堅強、無怨無悔的家庭之愛。羅雪華這種博大的胸懷,無私的愛心,讓我懂得,仁者愛人,只有懷著一顆悲憫的心才能善待眾生,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活得更充實,過得更有意義。更使我懂的,人活著是為了相識不相識的人活著,這是人類最優秀的道德品質和最高的行為準則。
比如胡忠謝曉君夫婦,在去四川藏區福利學校支教前,胡忠謝曉君夫婦都是成都中學的老師。2000年,胡忠看了一篇關於甘孜州康定縣塔公鄉一所孤兒學校急需老師的報道,動了支教的念頭,得到妻子的支持。3年後,謝曉君帶著3歲的女兒也來到這裡支教。2006年8月,一所位置更偏遠、條件更艱苦的學校創辦了,她主動前往當起了藏族娃娃們的老師、家長甚至是保姆。
當師德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逐漸成為稀有時,他們用最純樸的行動告訴世人,教育的本質是讓更多的學生得到溫暖的愛,通過教育成為一個大寫的人。他們同住在集體宿舍裡。這兩位老師讓我們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於愛和信念的堅持,他們用生命提攜了孤兒的成長,在一個物質繁盛的時代裡,他們仍然讓世界相信:精神無敵。他們帶上年幼的孩子,是為了更多的孩子。他們放下蒼老的父母,是為了成為最好的父母。不是絕情,是極致的深情;不是衝動,是不悔的抉擇。他們是高原上怒放的並蒂雪蓮。
比如那個平凡女孩孟佩傑五歲那年,爸爸遭遇車禍身亡,媽媽將孟佩傑送給別人領養,不久也因病去世。在新的家庭,孟佩傑還是沒能過上幸福的生活,養母劉芳英在三年後癱瘓在床,養父不堪生活壓力,一走了之。絕望中,劉芳英企圖自殺,但她放在枕頭下的40多粒止痛片被孟佩傑發現。“媽,你別死,媽媽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著就是我的心勁,有媽就有家。”從此,母女二人相依為命,家中唯一的收入來源是劉芳英微薄的病退工資。當別人家的孩子享受寵愛時,八歲的孟佩傑已獨自上街買菜,放學回家給養母做飯。個頭沒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無數次卻從沒喊過疼。考上大學後,她帶著母親上大學為了讓母親吃上渴望已久的紅燒肉,孟佩傑省吃儉用為母親買紅燒肉。命運對孟佩傑很殘忍,她卻用微笑回報這個世界。
在貧困中,她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的朝氣驅趕種種不幸;在艱難裡,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每個細節。雖然艱辛填滿四千多個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
羅雪華對養女的滿腔愛心,胡忠謝曉君夫婦對學生們的淳淳教導,孟佩傑對養母的濃濃孝心。這些無私的奉獻,他們一點也不感到厭煩。他們正應了孔子的“博施濟眾者,可謂仁矣”這句話呀,這個社會還有許多好人,讓我們體會這世界的美好。
初二:梁雨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