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鳴曲——這是一個鮮活的名詞,是一個華麗的形容詞,還是一個沉默的動詞,都不是——這是一個激情的語調,我喜歡奏鳴曲,它給予了我希望,體驗這樣一個深沉宏肆而又無比壯美的精神歷程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其中最宜於在愛樂之初聆賞的。
無論是《悲愴》還是《田園》或者是《暴風雨》和《告別》,都會點燃我心中的希望。
欣賞《悲愴》這首奏鳴曲的名字是貝多芬自己起的,然而《悲愴》此曲活潑可愛,聽來十分喜悅,卻取了一個唬人的名字。貝多芬甚至給《告別》的三個樂章都取了標題:告別、睽離、歸來。這是在全部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中絕無僅有的一例,但我們也不必在音樂的流動中要求處處與標題對應。
來看琴鍵盤上的獅王——威廉·巴克豪斯,他是我最喜歡的一位,我喜歡他的風格,他的技巧,他出生在德國,1891年他開始跟隨萊比錫音樂學院的鋼琴教授Aloys Leckendorf,他一學就是九年。
我也想擁有自己的奏鳴曲,擁有自己的風格,只是屬於我自己的奏鳴曲,無奈過後應該是歡樂,我想我應該珍惜現在的歡樂,留住它,我的歡樂!
屬於我自己的!!
三連音前後相連,不絕如縷,潺潺湧到耳邊,徐緩輕柔地攏住了聆聽的心靈,眼前如有幻境。這是《月光》的開頭,然而我們若要去接近曲中“真意”,卻非得先把那“詩情畫意”的念頭割去不可。
愛上一個人,希望她會過的更好,更加幸福!
愛上一首奏鳴曲,則希望永遠留住這種美麗,這種希望!
自從我聽過貝多芬的《月光》後我就抵不住誘惑了,我開始收集奏鳴曲。
我愛奏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