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三國文寫作參考讀後感作文《讀《手藝的黃昏》有感》_750字

  機器代替了手工生產,鐵匠張拖著佝僂的影子漸行漸遠。帶著他相依一生的鐵離開了喧囂的城市。

  這是淘汰。手工製品的粗糙被效率高的機器取代是早晚的,注定有些人會感傷地離去,做了一輩子的工作突然在轟隆的聲音下變得蒼白無力。這就是社會。

  社會不停地發展,跟不上它的腳步只有落後。現代化的高樓林立,路邊擺攤吆喝的小販顯得格格不入,特色的風味小吃銷聲匿跡,善良樸實的農民大叔黯然歸去。無論什麼地方,地方風味濃了,就難有安靜的環境容納高樓;有了鱗次櫛比的摩天大廈,就不可能找到別具特色的鄉土方言。風味和科技,似乎針鋒相對,究竟熟去熟從,如何相得益彰,是令人頭疼一個問題。

  政府現如今在全國推廣普通話,就是現在也仍大力實施。網上不斷有天南地北的朋友發帖表明,認為普通話能夠加強溝通,至於地方方言則是完全無用的東西,丟棄了也無妨。

  何為“方言”?我認為,這是各個地方人們習慣的一種語言音調,受風土人情、地域特色、歷史文化的影響而逐漸結合產生的一種交流方式。由於人口遷徙等眾多因素,各地區的方言多多少少有相通之處。如果單為交流而扼殺方言,一個民族廣遠悠久的歷史沉澱得不到體現,人人變得格式化,少了民族特色多了拘謹疏遠。而如果方言和普通話兼容共存,在人生地不熟的外鄉,偶遇一個同家鄉的朋友,操一口相同的家鄉土話,不也有中“他鄉遇故知”的喜悅?

  行走在消逝中,科技的發展使中華民族傳呈千百年的特色被消磨,與生俱來的淳樸被取代;一些人迫不得已離開了衷心熱愛的職業。行走在消逝中,消逝的不僅僅是手工勞動者的滿足,還有人與人之間的真心相待。行走在消逝中,有些東西也許注定會在時間的風蝕下消失,人力的挽回也於事無補,敦皇莫高窟的瑰寶等粗陋的歷史遺孀,都被掩沒在風沙中。

  如果有一天,我們在欣賞現代化的科技時,也能看到各具特色的民俗習!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