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空間(www.ZuoWen.Space)專稿 歡迎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同學們
十月,莫言的《蛙》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十月,莫言的《蛙》成為了最熱的熱點。
十月,莫言的《蛙》受到了追棒與漫罵。
莫言這個名字,年輕一輩的人還未聽過。《成長的歲月》後面也有莫言這個名字,可他是誰呢?十月,我才認識了他-----《紅高梁》的作者,那個時代的記憶。
但與此同時。有人說:這書分明就是貶低了我們中國人,迎合了西方人,從而獲的獎?
無論誰看到,誰的心都會痛,真的是這樣嗎?
《蛙》講述了一個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中國人執行計劃生育的故事。書中,“我”以向一位日本友人書信的方式描述了,一個小村莊圍繞計劃生育發生的事。其中書中“我”的姑姑這一形象最為鮮明。“我”的姑姑是一名計劃生育工作者,幾十年來,在這個小村莊中,一直為此努力。
莫言由“計劃生育”這一事披露了當時中國社會的現狀。一個個事件銜接了一部中國年代史。
全書,我僅是粗略地看了一遍。但“姑姑”這一人物,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她是一位從醫幾十年的計劃生育工作者,在這個小村莊中來回奔波了無數次她不落下一戶人,她不論親人,一樣對待。遇到那些極為固執的人,她用武力強行對待,為此她被人打傷過,辱罵過,但她從未動搖。一心向黨,嚴格執行黨的任務。她因為計劃生育,而孤寡終生。但她也羸得了人們對她的尊重。
莫言用其簡單的語言,創造了《蛙》。莫言用最貼近人心的語言,直擊人中國人靈魂深處的痛。這才是文學的魅力。
在文末才出現的《蛙》,如同生命的化身。“蛙”與“娃”太相近了。
只看了一次還不夠,只是震撼人心還不夠。要再讀第二次,走近那個時代的中國。去真正發現“蛙”的,背後。莫言與《蛙》要用靈魂去閱讀,去品味。
中國人並不醜,而是我們的知識還不夠。
丑,只是中國人的,無知。
初一:唯夢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