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電影設計在90年代這一背景下,當時的校園之牆還是一堵防衛線,那些大學生給我帶來的第一該覺絕對映著“淳樸”二字。《致青春》花了不少的篇幅來呈現出走後的坍塌感,青春是有餘燼之熱的,它不斷地催促著人們奔向理想中的方向。
看完電影後,總覺著青春是最適合激烈表達感情的,當人們經歷過這種激情燃燒後,就再也不會輕易心生漣漪。
男主陳孝正與林靜,一個為出身貧賤而自卑,另一個則為父親與鄭微母親的姦情而蒙上了心理陰影。他們站在青春的兩頭迷茫著,前面是童年所不能承受的痛苦,後頭是中年無法面對的尷尬。唯有青春,唯有那段沒心沒肺、敢愛敢恨的青春,才是他們生命中最熱情也是最真實的歲月。但青春卻如篝火,燃燒得越旺盛,成為灰燼的速度就越快。也是這樣,《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一題是那樣的別有一番風味。
每一部電影都能反應出一個人靈魂深處的吶喊。
曾經,他最厭惡別人抽煙;曾經,他在花園裡坐下都要用書墊在屁股下。後來,他學會了抽煙;後來,他一身白衣白褲就那樣毫不猶豫地坐在了髒兮兮的台階上。最終還是鄭微的那句“我們最終都要成為我們曾經討厭的那種人。”道破了一切。
《致青春》中有很多富含哲理的話,又突然間蹦起鄭微失戀後的一句“一個林靜倒下了,還會有千千萬萬個林靜站起來”。這種架勢可比現在失戀後的小主們的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戲碼好看多了。林靜曾對著鄭微論述著自己眼中的愛情,“愛情就像一條河,我們都是瞎子,誰都不是摸著石頭過河呢?”是啊,在愛情面前,多少癡兒蒙蔽了雙眼,形容成瞎子著實也不為過。電影最後鄭微所說“青春就是用來懷念的”一句,把電影畫上了完美的句號,一語道破天意!
在電影的排版上,導演很有神韻地安排了插敘、倒敘這些手法,在影片中林靜的手被砸下的玻璃所留下的疤成為了我看劇時心中的疑惑。將問題埋在心底,帶著疑惑看到劇終,大概導演的別有用心就在於此吧。當我繼續深看時,傷疤下的故事拉開了,隨之而來的是一段愛情故事。施潔在青春籠罩下的愛總不被林靜所看好,正如劇末鄭微說的,在愛情面前,施潔會選擇死亡,她的愛情終究是最寶貴的。又記起阮菀多次收到的滿天星,好奇著哪位人士的風流,又是在劇末,不被人注意的張開浮出水面。鄭微感歎道“阮菀,只有你的青春是永垂不朽的”。知道謎底過後,暗自垂胸導演你把謎底瞞得我好苦哇。
在影院中最吃香的莫過於喜劇,可《致青春》卻放棄了逗觀眾笑,轉而去思索人生的價值、生命的意義,以及情感之於人的重要性。鄭微以啤酒祭奠阮莞,陳孝正以回歸救贖內心,林靜以努力換回愛的能力,朱小北以遺忘告別過去……他們得到了很多,但也失去了很多,這些是非功過無法用成敗來形容。生活的真相就是這樣,在殘忍之中奢侈地品嚐著點滴幸福。
對於《致青春》的導演趙薇來說,這是她的處女作,整部影片看完後會讓人思索,影片的結尾也設計的很巧妙,揭開了當年鄭微所好奇的,當然也是我們這些觀眾所好奇的。整部影片超過了我所期待的那樣,值得大家一看。
初三:謝露藝
作文空間(www.ZuoWen.Space)專稿 歡迎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