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路特在《空心人》中寫道:“世界終結的方式,並非一聲巨響,而是一陣嗚咽。”在這哽咽的聲音前,世界不堪一擊。因為個體的普遍毀滅即意味著整體的崩潰。因此,在面對一個大局面時,我們應該關注到每一個人。
在宏觀的世界上,每個人都是弱小的。唯有聚集起微力量,才可能達到大時代。有古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面對這條洶湧的人民大河,又有多少古代帝王將相想到它脆弱的水滴呢?他們稱人為人民。人民是人的墳墓。模糊了面目的人群似乎易於指揮,可實際上,又有多少朝代是被人民起義推翻的呢?成也微,敗也微。因而,首先要求我們開始關注微。
將一片樹葉隱藏起來的最好方法,是放到一片森林裡。想要觀察這片葉子,唯有將其拎出來。台灣被熱死的胖子士兵就是這樣一片葉子。他含冤而死的事件被廣泛報道,在聚光燈下發出刺眼的光。全島人民都看見了,他們為這不公呼喊。因為他們同樣是“微不足道”的個體,他們在為自己負責。村上春樹說:“面對體制的高牆,我們每個人都是蛋。我選擇站在蛋這邊。”因為接連不斷的蛋總能將高牆擊破,因為數量眾多的微能化身為洪水猛獸。
美國對於任何在對外戰爭中失蹤的士兵,都會盡全力搜尋他們的下落。若還,活著,就想方設法帶回來;若死去了,則帶遺骨回國;最不濟也會設置墓園。相比中國,雖說有“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的說法,但不覺得在巨大的榮譽面前,生命,人最寶貴的東西,也被淡化了嗎?是我們習慣於不把命當做最重要的東西了。因為生命是個人的,勝利是集體的。因為沒有真切的人文關懷。因為漠視了“微”。因為早已習慣,未曾擁有,談何失去。
像我們堅信微公益起效,堅信微表達起效,堅信微力量起效一樣,我們得重新審視“微”,相信他的存在必有意義,最終關注每一個人。個人就是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