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學測國寫讀後感作文《《現代化的陷阱》讀後感》_1000字

  經濟學家何清漣女士的名篇《現代化的陷阱》出版八年了。而在很多文章中都經常引用她的其中的論述,八年的時間,卻依然與目前中國政治經濟生活中的迷像具有極強的對照性。
  《現代化的陷阱》開篇即指出:「有關轉軌問題的分析家們嚴重低估了非經濟約束因素對於改革的影響。在改革進入『深水區』以後,所有被小心翼翼繞開的問題,最後都形成了一種滯後效應,累積成今日無法避開的社會矛盾。」當今溫總理提出要構建和諧社會的社會背景下,是否能看出這種滯後效應的另一種意義上的政治反射呢?如果這種滯後所帶來的破壞僅僅是經濟上的,或許還有補救的可能,可是一旦破壞深入到人心,「哀莫大於心死」。經濟學上有「劣幣驅逐良幣」,而這一邏輯演繹到社會和政治中去,其結果很可怕!只要劣幣與良幣等值(甚至是劣幣比良幣還要堅挺),就會群起倣傚於我們這個社會的方方面面。
  當前市場經濟的倫理比較脆弱,隨著「如何清理計劃體制留下的遺產問題」用「解放思想」徹底大破。文章從四個方面:「資源的管理配置問題、國有資產的處理問題、重建工作保障問題與收入分配的激勵問題」作為切入點,指出這些問題是因市場化改革帶來的,卻是市場化改革不徹底,權力干預市場所導致的。從上述四個方面的問題來看,恰恰是權力最容易插手的市場領域,從而在根本上打破了整個市場的運作規則,整個市場的法治和人倫基礎也被大規模破壞。人心浮動,沒有了信念,人就像立於沙灘,無根無據,我認為現階段引導人們走入內心寧靜遠比增幾點GDP來得重要。
  書中從學理上分析:「後發展國家經濟的發展,利益的衝突,階層的分化,價值觀的轉變以及民眾參與改革的期望,發生了急劇的變化,遠遠超過了這些國家政治體制的承受力,導致社會發生嚴重紊亂」。所謂這種「政治體制承受力」,是原有的意識形態以及掌控這一意識形態的食利階層最不願觸及的政治禁區。經濟學是「文化」而非「自然」的科學,歸屬於社會性而非技術性的範疇,市場同時也是一個合理社會的經典模型,「想要影響實際政策選擇的經濟學家最終必須是讓普通人信服」。經濟的發展必須要有一種人文精神作為支柱和動力,這種人文精神對經濟的發展具有規範和推動的作用。如果喪失了人文精神的支撐,財富的追求慾望就必定會淪喪為純利慾的衝動,就會導致人們動物性的膨脹、人性的混滅、社會秩序的混亂和財富的浪費。
  「發展並非只從商品開始,它是從人民以及他們的教育、組織與紀律開始。任何國家只要具有高度教育、組織與紀律,不管遭到怎樣的破壞,都能創造出經濟奇跡來。」何清漣女士這樣認為。我想大破必須大立。當代中國已在「深水區」改革的今天,同時注重民眾的素質教育,建立符合中華民族德行信仰,樹立民族自豪感已經迫在眉捷!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