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從小生活在平谷這片土地上,我愛這片熱土,愛這裡的藍天、白雲,熱愛那本不高的紅磚綠瓦的房屋,愛家家戶戶的庭院,愛狹窄的街道上街坊四鄰的歡聲笑語……
我隔著厚厚的玻璃窗,透過黑壓壓的雲彩,越過一座座樓宇,盯著遠處灰色的天空。那是我家的方向,是我小時候生活的村莊。
我時常衝著那裡發呆,回憶著小時的模樣。但那裡的生活與我漸行漸遠,再也找不到從前的影子。那蔚藍的天空,那不大卻溫馨的房屋,那街上推著洋車打醬油醋的大爺……這些全都不復存在了。
鄉里搞發展建設,把地佔了,雖說農民們的腰包都富了起來,家家戶戶建起了二層小洋樓,但人們的生活好像並沒有變得更快樂。因為人們沒了地,雖說不用像先前那樣辛苦,可也操了一輩子心,種了一輩子地了。他們早已把種地當成生活中的一部分。想著奶奶說過的:「人啊,忙了大半輩子,該享享清福了,反倒歇不下來了。」奶奶嘴上這麼說,可我深知奶奶是愛這片土地的。小時與奶奶在院裡葡萄蔭下嬉戲的場景歷歷在目,嘴裡似乎又溢出小時葡萄的香甜。看著奶奶在院裡的種的柿子樹,葡萄架,窩瓜秧,還有新種起來的花花草草,心裡不由得感到一陣酸楚。也許這不光是一種習慣,興趣或是工作,更多的,是對幸福的嚮往、回憶。
駐立街頭,原先的安全窄小的街道是孩子們嬉戲的場所,現在卻充斥著車笛的喧囂與汽車帶過風呼嘯的聲音;原本安靜的村落走幾步便聽見「砰、砰、砰」的聲音,那是人們在翻新房屋,門前放置著大沙堆,使人們不得不繞行。高高聳立的房屋是街道顯得更加狹窄陰暗,烏黑的水泥代替了亮麗的紅衣成了這裡的主色調,也蒙上了人們熱情親近的心。
看到這些,我愕然。本知家鄉不大,但對當時生活在這裡的我們來說也不小,似乎綽綽有餘。但不知從何時起,它竟變得這般狹小,狹小到我不知如何置足,如何去呼吸,只覺有一種物是人非的滄桑之感,不由懷念起小時家鄉,甚至想念國慶節時與長輩們一起下地掰玉米的時光。雖然天氣酷熱,還要忍受著刺痛感,但是這樣的生活讓我感到真實。感受著汗水順著臉頰流淌一直滴打在土地上,感受風偶爾的親暱,晚上暢享自己的勞動成果——煮玉米。生活有什麼比這更美好充實的嗎?因為它雖然累,但是有家的味道。
我徑直走向老人們仍然圍坐的石頭旁,聽著他們那原生態的嗓音討論著近期村裡發生的趣事兒。真好!
聽著老者們的暢談,閉上雙眼,彷彿回到了小時:桃花香味的空氣、夏蟬鳴的聲音、孩童們宛如鈴鐺般響的嬉笑聲,一覽無遺的玉米田景,低矮的紅磚瓦房子與綠油油的稻田形成的視覺色彩對比,這就是鄉村的淳樸景色,有著濃濃人情味的鄉村,彷彿一切都沒變。這是大多父母的童年回憶,是大多現代人已遺忘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