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國寫高分敘事作文《由兩次航海壯舉引起的思索》_1500字

  15世紀以前的世界,有如一架向東傾斜的天平,東方是文明的象徵,西方則是愚昧、黑暗的世界。然而,經過了15世紀這短暫而動盪的一百年,世界天平的重心突然移到了西方。歐亞大陸板塊彷彿出現了一個可怕的「斷層帶」—西方世界在不斷隆起,東方世界卻漸漸下沉了。哥倫布的地理大發現,正是促使這種「斷層」產生的原因!
  鄭和與哥倫布一樣,同是那個時代傑出的航海家,他七下西洋的壯舉,實際上既是艱苦卓絕的探險考察,也是舉世矚目的文化交流;它是我們中華民族「放眼世界」的象徵,更是世界航海史上不朽的里程碑。在當時的農耕遊牧時代裡,其作用和意義是不同凡響的。曾有人推測,如果當年「七下西洋」的行動不被終止的話,中國也許將比歐洲早五十年跨入航海時代。五十年的領先,就意味著下一個世紀乃至此後兩、三百年的領先,意味著那條橫亙於東西方之間的斷層帶將不會出現,意味著中國仍將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寶貴的時機終於在不負責任的指責聲中永遠失去了!
  封建士大夫的目光是短淺的,他們對「下西洋」的理解僅僅停留在直接功利上,他們派人「下西洋」的目的也只是為了「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而已,鄭和沒有為他們載來一座金山,也沒有使明王朝真正成為「萬國之國」,他們便自然覺得此舉「於國無益」,再也不願繼續嘗試了。然而,縱觀整個明朝的歷史,正是這「七下西洋」的遠航,使得全國工商業得到極大的繁榮。《明史》記載:「自東南諸蠻邦,及大西洋商舶,西域賈人,皆來貿,故寶物滇溢」,可見當時的中國已儼然成為東方最大的貿易市場。也正是在這段時期裡,明朝的國力達到了空前的強盛,西與強大的帖木兒帝國抗衡,北以短短的時間解除了蒙古的威脅,東與朝鮮、日本結好,南則在東南亞各地建立了「宣慰司」,並開闢了太平洋、印度洋之間的海上航路。但是,自從終止「下西洋」,明政府取而代之的是下達了「寸板不許下海」的禁令,緒果中國的經濟日益走向下坡路,國力衰竭,北方受到瓦剌的挑釁,東部海域則成為倭寇橫行的世界……,由此可見,「於國何益」的指責,正是封建士大夫們急功近利的表現。
  審視這一觸目驚心的歷史事實,人們不能不發問:是什麼使得一個古老的優秀民族,一點一點以至於幾乎完全喪失了開拓進取的精神?
  —言以蔽之,所謂「中庸之為德」、「過猶不及」也!兩千多年前,孔子創立了儒家學說,作為一種學術思想,儒學有著不可低估的價值。可是,儒家學派所提倡的「中庸之道」,卻代表了當時歷史大變革中一批沒落貴族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阻撓了歷史前進。後來的封建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迫使我們民族全盤接受了孔子的思想。隨著一代又一代的沿襲,「中庸之道」變為我們民族一種惰性的積澱,徒我們的先民失去了對未知領域探索的慾望和勇於獻身的精神,使我們的民族失去了蓬勃向上的活力……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強化著封建文化;封建文化又孕育了封閉式的心理。對科學技術的輕視,使我們從原來一個科技大國,成了世界上的落伍者;「天朝大國」的觀念,「寸板不許下海」的禁令,扼殺了海上貿易和中國的經濟,中國的封建社會不僅僅從它的頂峰滑了下來,而且到達崩潰的邊緣……
  由此觀之,中庸之道,是造成我們民族惰性之道。今天,我們要振興,必須清除封建的積習,找回我們中華民族的進取精神。堯茂書隻身漂流長江,中途不幸遇難。在舉國哀悼這位英雄時,又有更多的青年繼他之後奮然而起,終於一舉漂流完了長江全程,第一次征服了這條世界大河。這些壯士用他們年輕的生命和青春的熱血,激發著我們民族進取的意志。聯繫對於歷史的反思,我覺得,這件事值得大書特書,因為它正體現著我們丟失已久的開拓進取精神。
  歷史的警鐘長鳴!根除民族惰性,激發蓬勃進取的精神,是我們今天刻不容緩的責任。只有這樣,中國才能全面振興,走在世界先進國家的行列。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