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建在繁華之上,但這繁華下的土中埋著日軍侵華大屠殺時殘存的萬人坑。南京是枯骨中長出的花。
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這裡沒有晴雨之分,只有萬千烏雲於頭頂,越來越近。館外佇了一排銅像,冰冷的金屬幻化成慘絕人寰的畫面,在石柱刻著的無聲文字中哭泣。是誰曾經坐在屍體堆積的小山上,驚恐的哭泣?是誰衣衫襤褸,奔跑在夜幕的西河中。又是誰懵懂無知啪在於死的母親的身上,嗷嗷待哺?沒人知道雕像的原型到底是誰,不知道這些主人公現今的生死存亡。只從中體會到了歷史的沉重。
我放慢腳步,與那座警鐘擦肩而過。所幸今日不是南京大屠殺紀念日,我不必再承受一份警鐘長鳴的痛苦的悲哀。沿著扶梯走,光線愈發昏暗。左邊的牆壁釘上,巨大的書櫃。從地面至天花板。放滿了檔案。每個檔案夾上寫著人名。密密麻麻延伸完整個展示廳。盡頭處的屏幕一面,播放插入心臟的哀歌。很淡很輕。像無數絲綢伸出來,把人扯入深淵。一面循環人名。這些人都是大屠殺中,不幸遇難的人,實則還有更多人遇難。可他們的名字早已煙消雲散。畢竟大屠殺,用30萬人的鮮血劃下了一段血腥的歷史。30萬人太多了,多到無法細分。
在往裡掛著照片,有無彩色的,也有彩色的。那僅僅只是年代問題。
實際區別在於,那些照片有的無光,意味著此人已逝。有光的代表,他們活過了大屠殺到現在。而放眼所見,有亮光的照片,寥寥無幾。我極其認真地端詳過他們的臉。然後有什麼壓的我喘不過氣來。是不是等我十年後重來紀念館,牆上就一點光亮都沒有了。明明在照片相框中掛著笑的人,怎麼一眨眼就湮滅了?有的人還沒經歷什麼人間繁華,鮮血便溢出軀殼了。用他們的照片,來拼湊一個破碎的歷史。像一面鏡子打碎,再裝好,你見過所有人的軀體變成灰色的碎片再消散嗎?這就是我腦子裡的畫面。
很多展廳都陳列歷史文物,無聲的證據更有力。你看泛黃的日軍信件,清楚地記錄罪行。他們口無遮攔。有從白骨中取出的彈藥。同日軍刺刀擺在一起。明晃晃的燈光下,繡跡斑斑。大約因為曾經將染過血液吧。千瘡百孔的城牆矗立。身後是外國記者拍下的照片。黑白照也能鮮血淋漓。甚至有八瓶黃土擱在其中。玻璃內的土壤夾雜著分不清的屍骨。人血滋潤的土,我應該這麼稱呼它。還有那些飽受凌辱存活的慰安婦們的採訪片段。老奶奶們,大抵心如死灰了吧?是啊,有如此多證據,憑什麼有人要抹去這段歷史?整座紀念館建在死亡同胞的血與淚上,靈魂上。沒人有資格,一筆勾銷萬人的死。
也許淚水大部分為了默哀,但也有感激。建了安全區的所有人,為南京而死的蘇聯飛行員。還有很多人嘗試過從地獄般的南京裡救出生命,後來他們也成了枯骨。但他們用自己的力量在南京,不至於真的成為煉獄。於是我們感激,於是紀念館掛上他們的肖像。
走出紀念館,我已是抑鬱無比。但事情沒結束,還有萬人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萬人坑,除非親眼見證,只要是土,隨便橫截下去都有白骨。一層,又一層,我不知道真實數字多少。可我一閉眼就可以想像當年萬人坑,活人同死屍一起埋葬。然后土堆已封,然後哭聲和喊聲,再也聽不見了。
我輩榮幸,幸於尚能見梧桐,長於南京,幸於不必遭此人間浩劫。我輩當去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走一遭,當你真的能從紀念館中體會哀痛,能想像《金陵十三釵》中的畫面,歷史才被記住了。
我回頭望那和平雕像,再望一眼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覺得終於擺脫了枷鎖。
我看到名為金陵的花搖曳,扎根纍纍枯骨。
中小學寫作指導、寫作素材、優秀作文以及有獎活動
盡在「作文空間(www.ZuoWen.Space)」
作文空間 - https://ZuoWen.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