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國寫參考議論文作文《鄉鎮裡來了年輕人:選調生碰撞基層官場》_3000字


作文空間專稿 歡迎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同學們

  畢業後在西部的一個小鎮上工作了兩年多,肖岳開始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

  他戴著光環而來:重點大學優秀畢業生,黨員,學生幹部,選調生——也即各省組織部擇優選拔的一批應屆生,被安排至基層“鍛煉”,日後可能成為重點培養幹部。

  肖岳期待著被提拔和重點培養的那一天。剛來時,他豪情萬丈,想在這個貧窮落後的小鎮上大幹一番。現在他覺得,與其說他改變了小鎮,不如說基層官場改變了他。他沒幹成什麼事,反倒習得了一套官場生存法則;以前愛寫詩的文學青年,現在下筆就是“高度重視”、“親切關懷”;當然也有長進,以前一瓶啤酒能喝吐,現在酒量大增。

  令肖岳焦慮的是,傳說中的“提拔”不知要等多久。他身邊一些“有背景”的選調生,已調到了縣裡甚至省直機關。

  中國的選調生數量,正以每年超過萬名的速度增長。許多人都經歷過肖岳這樣跌宕的心路歷程。不少人離開,少數的幸運者獲得了提升,更多人繼續在基層工作,等待未來的機會。

  儘管結局各異,但選調生因為特殊的政策,對大學生的吸引力依然不減。如今招考旺季又至,新一批選調生又將離開校園,開始他們與基層官場的新碰撞。

  初入官場,端茶倒水干半年

  肖岳對初到鄉鎮的場面記憶猶新:剛一下車,行李都沒來得及放,就被拉到一個餐廳包間,那裡坐滿了各位領導。還沒動筷子,他就被要求與所有人喝上一圈,和幾位主要領導還要多喝幾杯。

  暈眩與嘔吐,是許多選調生的基層初體驗。肖岳第一天晚上便空腹醉倒了,那種難受的感覺讓他發誓不再沾酒。

  這當然是個不可能實現的願望——接風酒席只是起步。領導們總說“酒量就是工作量”,他不敢怠慢。最多時,肖岳一天喝了三場,結果在床上躺了三天。

  酒局之外,工作的頭幾個月裡,肖岳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打掃幾位領導的辦公室。有時,這是他一天工作的全部內容。

  讓肖岳最感頭疼的,是在開會時端茶倒水。不是怕累,而是他以重點大學本科生的智商,依然在很長時間內弄不明白“什麼時候倒水”和“先給誰倒水”這兩個問題。

  端茶倒水、打掃衛生這兩件事,廣東選調生朱華也干了半年,“我當時也想不通,這是一個臨時工就可以幹的嘛。簡直是浪費生命。”

  後來有些人明白,不是鄉鎮領導有意要讓他們端茶倒水,而是一時安排不出別的工作。選調生受省委組織部統一選拔和管理,頭幾年多在偏遠鄉鎮鍛煉,但當地並沒有專為選調生設計的培訓崗位,基層工作又不易上手,他們往往只能在端茶倒水中認識人、熟悉工作。

  當工作逐漸上手之後,狀態轉變是巨大的——剛來時,除了端茶倒水便無所事事;一年後,一天到晚忙得團團轉。從黨務到計生,從駐村工作到合作醫療,從信訪到森林防火,從扶貧到婦聯,選調生們什麼都干。尤其是打字、複印之類的活兒,幹部年齡老化、文化層次不高的鄉鎮裡好不容易來個大學生,就都交到了選調生們手中。

  朱華終於見識了基層工作的辛苦和千頭萬緒,“鄉鎮幹部都是萬金油。”因為工作太多,她不得不每個週末都加班,一個月回家不到一次。她認為,這也體現了領導對選調生的期望很高。“像組織部門就說了,選調生就是後備幹部的培養,方方面面的事情都會去接觸。”

  在江西贛州工作的選調生蔣超也認為,一定要適應基層“分工不分家”的工作狀態,“讓你去幹活是信任你,你應該高興才是。”

  蔣超還在讀大一時,就將選調生納入了人生規劃。他先後參加了2次“國考”、5次選調生考、2次事業單位考、1次村官考和2次地方公務員考,轉戰南北考試12次,在每晚二三十塊錢的旅館住宿,拿五個饅頭一根大蔥填飽肚子,終於夢圓。

  到基層後,來自山東的他遇到的第一個難題是語言不通:在“十里不同音”的南方農村,沒有同事當“翻譯”,蔣超聽不懂村民說什麼,村民也不知道他在說什麼。

  在蔣超看來,比語言更重要的是領導。“到基層後,遇到一個好領導很重要。一把手的施政風格,對地方發展影響很大,當然也包括年輕幹部的進步。”蔣超說。

  蔣超慶幸自己遇到了好領導。他在街道從事新聞宣傳工作,被授予很大的“自主權”。領導對他只提了兩個要求:這個任務全部交給你,怎麼做是你自己的事情;以正面宣傳為主。“有些人就沒那麼幸運,領導不信任你,寫新聞報道都會被反覆審查。”

  從豪情萬丈回歸現實

  在貴州某鄉工作的伍寧,一般不參加迎來送往的酒局,他不喜歡那種“壓抑的氣氛”。另一個理由是:“說來不怕笑話,當我喝著那些公款買的酒時,總想起鄉里失學的孩子們,心裡難受。”

  在選調生群體中,伍寧有些另類。不少選調生自被錄取開始,就未雨綢繆,研讀起官場小說。

  在選調生的內部論壇中,一些人也直言不諱地表示,當選調生“無非就是希望以後受到重用和提拔”。伍寧卻“想切切實實地做點事情,為民眾爭取一點公平正義,但我必須先有資源和權力”。

  改變之前,先得習慣現實。伍寧第一次參與撰寫年終評估材料時就震驚了:“這些材料只有30%來自真實事件,剩下的幾乎都是在網上找的和工作人員自己編的。

  伍寧到鄉里之後,希望發起一項幫助孤兒的活動。給領導匯報,提議被否決。伍寧認為,其他年輕人到基層都比較沉默,但他話很多,“領導不歡迎”。

  他沒有放棄,想了兩天,又寫了一份初步方案。這一回他動了腦筋,故意把本來寫好的步驟打亂了,“如果方案交上去時很完美,領導沒有可改的地方,他一定不喜歡。”為了增加成功率,他還在方案的開頭強調:“在鄉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之下”。果然領導對方案做了改動,開始關注支持這項活動。

  伍寧已經足夠幸運。按照廣西選調生肖桂國的總結,“會做事、不會做人”的選調生一般當不了官。“光做事肯定會得罪人,得罪人可能得不到提拔晉陞。”

  在廣西區委黨校工作的肖桂國,是選調生中的“名人”——他從七八年前起運營一個提供選調生資訊的博客。由於長期關注選調生,他總結出了一些規律:選調生要與領導、同事處好關係,需要維持一些事情不變,不能表現太優秀,不能另類。

  這也讓像肖岳一樣原本豪情萬丈的選調生們,到基層後變得現實。有人總結出“多聽少說常點頭”的金科玉律,有人轉而研究領導的性格特點、辦事風格、表達方式。

  剛開始,肖岳很瞧不起身邊一位選調生,他把主要領導的工作特點和點菜偏好,都進行了系統總結分析。但他現在有點佩服這位同齡人:“他說這是為了更好地領悟領導工作意圖,開展工作。從工作效果看,有時候真的是事半功倍。”

  儲備一時,還是儲備一世?

  蔣超的書桌前,掛著一幅大學畢業時老師送他的字:“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這也是中組部部長李源潮在江蘇給全國大學生“村官”的題詞。

  “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國家領導人當年很多都在基層,習近平在陝西,李·克強在安徽,當知青。”蔣超說。

  這個群體極度關注陞遷與提拔。在個別選調生論壇,用戶的積分等級是按照行政級別的體系來設計的,積分低的是“副科級”,高的可以達到“正省級”,甚至“副總理”、“總書記”。

  從制度設計上而言,選調生的陞遷速度應快於普通公務員。中組部文件曾提出:“縣級以上黨政機關補充工作人員,應優先從選調生中挑選。對其中適合做機關領導工作的,應提拔到機關領導崗位。”省級組織部門亦做出了類似規定。曾有官員在報考選調生動員會上說:“努力吧,年輕人們,未來的市長在你們這群人當中誕生!”

  現實中,選調生們所期待的只是早日結束基層生涯,調到縣裡或市裡工作,他們難以忍受與城市生活的巨大差距——在貧困的鄉鎮,月工資不到2000元,再無其他收入。就連住的房子都要比其他地方破舊許多,甚至有老鼠出沒。

  但一方面,基層工作需要這些年輕人,而基層有限的提拔機會在多數人當中分配,出現有人“儲備一時”,有人卻要“儲備一世”的現象。一些人發現,最先離開基層的,多來自“有背景”的家庭。

  安徽選調生李欣,在一年中目睹了十幾位朋友離開不同的鄉鎮,回到縣裡,乃至城市。她不清楚每個人的背景,只是聽說有人的父親在省城裡當官,有人家境富裕。當然也有無背景的名校畢業生提拔得很快,但那離普通二本學校畢業的李欣太遠了。

  在與一批同齡人的生活逐漸拉開距離後,李欣曾一度覺得自己跟上山下鄉的知青很像。她不指望以後當上“市長”,只是瘋了一般地想回城。

  她更加努力地工作,每天加班到深夜,希望讓組織部門看見自己的勤奮和才能。不過她發現,自己的努力甚至幫了“倒忙”——本來有過回縣裡的機會,但鄉鎮書記目睹了她的勤奮和才能,說什麼也不願放她走,希望把她留在基層工作。

  出走的與留下的

  與體制的碰撞,令一些年輕人感受複雜。朱華曾哭過很多次,她感覺,包括職位陞遷在內的任何事,都不是她個人能控制的。“當時要不是有另外一個女生,兩個人相互鼓勵,真的可能會堅持不下去。”

  肖桂國也目睹了一些選調生在基層工作中,在晉陞提拔等問題上備受煎熬,因而再考公務員、參加各種選拔考試,或辭職離開。

  “他們憑學歷、能力、年輕、潛力等優勢進來,但進一步發展卻不一定能依靠這些。”肖桂國說。碰撞之後,一些人選擇了逃離,一些人則留了下來選擇堅守。

  逃離的人,很多通過考研、考公務員回到了城市,也有人轉行下了海。選調生的經歷,成為他們人生中短暫的“意外”。

  留下來的人,心態變得更現實。朱華期待公開競爭的機會,省委組織部近年來推行的部分職位公開選拔給了她更多的希望。她一方面強調要“服從領導的安排”,另一方面也很明白,必須爭取機會,“人在鄉鎮呆久了,會有惰性,喪失拚搏的鬥志”。

  肖岳在基層工作還不到三年,但已感覺自己喪失了鬥志。曾有幾個月,他在沒有應酬的時候也喝了很多酒。酒沒有消除他的愁悶,卻進一步鍛煉了他的酒量。後來,在一位朋友的鼓勵下,他偷偷學起了英語,準備另一條出路。

  蔣超則是這群人中的樂觀者,他說:“放眼整個機關大院,我們只不過是默默無聞的‘刀筆小吏’。但我們有夢想有追求,會始終保持這種激情和鬥志。”

  強調這種“積極心態”的不止蔣超一個人。2011年底,山東、湖南等省的5名選調生曾在網絡發表《為選調生正名》的公開信:“捫心自問,選調生難道就是這樣一個牢騷滿腹、怨氣沖天的群體?難道沒有遵守潛規則就沒有發展前途?”

  從2011年開始,肖桂國組織了一些選調生一起編寫一本書,講解選調生政策,講述選調生的經歷和感悟。開始時,他把書名擬為《選調生眼中的官場》,遭到了很多年輕參與者的反對,他們擔心“官場”二字引發權錢交易、權色交易、藏污納垢等不好的聯想,並擔心參與編寫這本書影響仕途。

  最終,經過編委們的討論,書名定為了《中國特色幹部後備力量——選調生》,選題、框架結構、內容不得不作大的改變。

  書中的很多內容,都來自肖桂國在網上的幾次公開徵文。有的投稿令肖桂國並不滿意,因為寫得中規中矩,充斥著官話、套話。他提出必須署真實姓名的要求,隨後部分人要求撤稿,或稱自己的稿件寫的是別人的故事。

  雖然與預想中有所差距,出版遇到各種阻礙,但肖桂國依然期待著這本書的面世,並有接著出版後續系列書籍的打算。

  肖桂國一樣,伍寧也對身邊官場裡的部分同齡人感到失望。“我們‘80後’的這一代人,很多人已經在當前的官場被腐蝕了,這種腐蝕向年輕人蔓延的趨勢非常可怕。很多人變得麻木、勢利、不分黑白,為了擠進體制不擇手段。可這一代人,恰好就決定了中國的未來。”伍寧說。

 

    河北滄州********高一:**********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