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瑞士社會的安定是其他國家不可同日而語的。具體原因,不僅僅在於瑞士與世無爭的國際政治境況,更在於瑞士社會本身的「規則意識」。一名不滿十歲的小孩尚有如此之規則意識,更何況舉國的瑞士人民呢?這樣的社會,即使沒有道德的約束,恪守規則的瑞士人也會把這裡建設得穩定、和諧。
說起道德和規則到底哪個更重要,我無疑是傾向於規則的。美國憲法之父麥迪遜曾說:「如果所有的人民都是天使的話,我們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政府是由天使來管理的話,我們就不需要權利的制約了。」很明顯,人不是天使,都會有私心雜念,那麼僅僅依靠個人內心的道德約束而控制整個社會,並使之繁榮昌盛的設想,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我們需要一個客觀存在的約束來管理我們的社會,這就是現代理性的產物——規則。挪威曾經是一個重視道德、秩序井然的人間天堂,甚至首相總理都在使用公共交通而且不需帶保鏢。可是就在前幾天,一個槍擊案使挪威社會的道德底線崩潰,使一個過分依賴道德而穩定存在的社會產生了空前的恐慌。一個沒有完善規則的社會,猶如一棟沒有打穩地基的高樓,道德的樓層越高,經濟水平的裝飾越豪華,坍塌的風險也就越大,坍塌的結果也就越令人難以接受。
規則固然重要,但並不是一切。再完備的規則也必有其疏漏之處。道德,作為一種內在的約束力,是很又存在價值的。比如南宋末年的徐珩,一句「梨雖無主,我心有主」就彰顯了道德在維持社會秩序與人際關係中的巨大作用。但是,道德就像遠航水手眼裡的孤島,可以以它為依托,但不能以它為依靠。規則,才是真正可以依靠的港灣。
總之,我的觀點就是「讓規則之橋架於道德之上」,在規則的嚴密保護下,再發揮道德的作用。久而久之,必然形成一種規則完備,觸犯規則的人卻少的趨勢。社會道德在規則的監控下蔚然成風,最終達到一種規則即道德,道德即規則的境界。正如材料中的那名孩子,在規則的意識下其實展現了良好的道德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