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是一種美。不知道又是哪位哲人說的,不過我並沒有什麼意見。雖然我不能真正明白什麼是孤獨,但是我知道孤獨的人很難接受人們的憐憫和同情。
曾經聽一位朋友說他很孤獨,我於是問他,知道什麼麼是孤獨嗎?他沒有答案。我於是笑了,我也不知道。這之後不久,我看到了賈平凹的一篇文章——《孤獨地走向未來》。他認為,說自己孤獨的人其實並不孤獨。孤獨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遺棄,而是無知己,不被理解。真正的孤獨者不言孤獨,偶爾做些長嘯,如我們看到的獸。
我本人非常認同賈平凹先生的說法,孤獨只是一種感覺,很微妙。就像在動物園裡,同樣是鎖在籠裡,雞會很高興,甚至咕咕叫;白鶴一臉無所謂,悠然自得;而滿腔抱負的鷹卻毫無精神,猶如霜打的茄子。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庸者無聊,天才孤獨,人人都有寂寞的時光,無聊者自厭,寂寞者自憐,孤獨者自足。
按照賈先生的初步理解,我可以確定我不是一個孤獨者,前文提到的那位朋友簡直跟孤獨二字插不上邊。這樣的孤獨,我不想要,也絕難稀罕。有句話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我不知道這句話跟孤獨有沒有關聯,哪怕是一丁點兒。但是我猜想,一個人處於一個熱鬧的群體中,驀然回首,頓悟自己並不屬於那個群體,便是孤獨。
再看賈先生的透徹理解,我仍然可以肯定我不是一個孤獨者,甚至與孤獨差距更遙遠。神聖是真正的孤獨。這話我不很明白。是否因為個人十分能耐,生活中沒有了超越,成了神聖,便懷抱了孤獨。長此以後,便不能接受失敗,所以孤獨的人才會難以接受憐憫和同情吧。那若是這樣,孤獨又怎麼會是一種美呢?因為孤獨,失去了快樂,沒有了人生的意義,那樣不美。或許,說這話哲人是特別的一個吧。
不知過了兩個月還是兩星期,我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孤獨的美麗》。此文作者認為孤獨是一種美,是一種悠然,是一種享受,是一種自我的超脫,還是一種自省。看見這話,我猶如身處雲裡霧裡,難明所以。反覆讀了幾遍,略微有些頭緒。作者認為,一個人孤獨時,絕大部分是獨處的。獨處的確可以給人們審視自我的空間,獨處當然也可以成為一種享受,獨處的感覺有時真的很美,但是,孤獨不全是獨處吧?還是,這種獨處也只是一種感覺?只是比較不同?於是我開始懷疑,當初非常認同的話是否有了非議,但仔細想想,兩人的話都沒有錯,只是深度不同,前者深些,後者微淺。
若真如我所言,那孤獨的美便是釋放自我後的自由吧?
再者說,獨處表現的孤獨有許多益處。獨處時,可以不必理會任何人的目光,不必理會世俗的看法,隨心而為,做自己想做的事。或如作者所言,可以焚香捧書,欣賞品評名師佳作;可以吼上一首蕩氣迴腸的笑傲江湖,沉醉於自己的意境中,甚是灑脫;更可以靜靜地獨思冥想,甚是人生,摘掉人前面具,聽聽內心的語言。這樣的好,是很稀罕的吧!
無論真正的孤獨是如何被詮釋的,我只知道我想要擁抱著孤獨,追求一種孤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