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的骨骸與少量石灰質藻類及貝殼等長期膠結而形成的一種有孔隙的鈣質隆起。根據珊瑚礁形態與岸線的關係,可分為岸礁、堡礁和環礁。岸礁通常貼近海岸生長發育;堡礁與岸線大致平行,但與岸有一定的距離,中間有瀉湖隔開;環礁平面上呈環狀,其間是瀉湖水域。澳大利亞東岸的大堡礁,是世界上聞名的珊瑚礁。
根據2004年世界珊瑚礁狀況報告,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珊瑚礁遭到嚴重破壞或處於進一步退化的險境,而氣候變化依然是珊瑚礁所面臨的最大的長期威脅。8日,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分會公佈了一份氣候變化公約第十次締約方會議上發佈的報告。
該報告匯總了來自96個國家的240位專家的研究結果。報告指出,全球20%的珊瑚礁已經遭到無法逆轉的嚴重破壞,而另外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潰邊緣。如果不採取行動的話,全球變暖將導致全球珊瑚礁的最終死亡。氣候變化正在導致海水變暖,而這會造成海水酸度增加。科學家們預測,像發生在1998年的波及全球16%的大面積珊瑚礁被漂白的事件,在未來50年裡會時常發生。
當海水變熱時,珊瑚會釋放體內的海藻,而這就導致珊瑚礁被漂白,從而導致珊瑚礁死亡或者退化。同樣,溶解在海水裡的二氧化碳的濃度的增加將導致海水酸度增加,而這將減緩石灰化即珊瑚礁形成的速度。有關專家指出,到本世紀中葉,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能會達到目前的兩倍,珊瑚礁的石灰化程度可能要降低40%。
在第十次締約方會議上,世界自然基金會呼籲各國政府使全球平均氣溫控制與工業前水平相比增長幅度不超過2OC。科學家們指出,如果不能將氣候變化控制在這個限度內的話,將會導致極端氣候災害現象的增加,並將導致更多物種棲息地的損失和引發更多物種的滅絕。
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海洋項目總監西蒙克利普博士表示:「要想保護珊瑚礁,各國政府不僅需要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還需要建立海洋保護區,以保證珊瑚不受到任何形式的威脅。珊瑚礁每年的生態服務價值超過300億美元,我們不能因為氣候變化或其他原因而承受如此大的社會和經濟價值的損失。」2004年世界珊瑚礁狀況報告顯示,近期得到保護的珊瑚礁的狀況正在好轉,這給世界各地的珊瑚礁的未來帶來些許希望。
珊瑚礁主要分佈在南、北緯度30之間的熱帶淺海環境中,總面積達1000萬平方公里,其中以太平洋的中部和西部、澳大利亞的東北沿岸、印度洋的西部及大西洋的西部百慕大至巴西一帶的海區為最多。
中小學寫作指導、寫作素材、優秀作文以及有獎活動
盡在「作文空間(www.ZuoWen.Space)」
作文空間 - https://ZuoWen.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