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被譽為『30年代的文學洛神』,她以柔弱多病的身軀面對整個世俗,在民族的災難中,經歷了反叛、覺醒和抗爭的經歷和一次次與命運的搏擊。她的作品雖沒有直接描述她的經歷,卻使她在女性覺悟的基礎上加上一層對人性和社會的深刻理解。她是在對傳統意識和文化心態的無情解剖中,向著民主精神與個性意識發出深情的呼喚。」
在胡蘭河畔那些人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我們不禁思考「平凡」的真正意味,和「生活」的真正意義。人的一生只有短短幾十年,但一生中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際遇。有的人一生或許跌宕起伏、轟轟烈烈,而還有一些人或許就如呼蘭河畔的那些人一樣,日復一日的勞作,一生便是如此。
無論怎樣的一生,生命的長河卻從未止息。在生命的平凡、悲劇色彩之下,我們又該如何更好地把握自己的生活?我們該如何對待平凡、對待生活呢?這是蕭紅自己問的問題,也是留給讀者思考的問題。蕭紅的筆下記錄下了一群或者說是一層好似被遺忘的人群。
有人說,「不讀張愛玲不能懂得文字的複雜之美,但是不讀蕭紅,不會深刻理解文字的簡單之美。」的確,蕭紅的文字平易、樸素,就好像一個女人再慢慢地說著她們巷子裡的瑣碎事兒,可是當你讀完後,總覺得那簡單的文字在心裡「一點一點蝕出一個大坑,空空落落的直想落淚。」
真正的文學作品,傷感而不悲涼,每每讀完在你的心上留下一些東西。有的給人內心寧靜,也有的能帶你注意那些平常從未關注過的人或事。
與平凡中看出不同生命的內在的共同的東西,引發人的思考。並將之用文字展現出來,這或許是一種文學創作的使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