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學測國寫讀後感作文《總把新桃換舊符——讀基辛格《論中國》一書有感》_1200字


作文空間(www.ZuoWen.Space)專稿 歡迎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同學們

  《論中國》一書是美國前國務卿、“政壇常青樹”亨利·基辛格唯一一部中國問題專著。他以一位資深外交家和思想家的獨特視角,分析和梳理了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的外交傳統,從圍棋文化與孫子兵法中探尋中國人的戰略思維模式,特別是試圖揭示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外交戰略的制定和決策機制,以及對“一邊倒”的外交政策、抗美援朝、中美建交、三次台海危機等等重大外交事件來龍去脈的深度解讀。作為歷史的親歷者,基辛格博士還在書中記錄了自己與毛澤東、鄧小平等幾代中國領導人的交往。   這是我第一次讀那麼富有政治色彩的書籍,不習慣之餘,我發現外國人對於我國傳統文化與思維方式的理解其實很有意思,甚至可謂讀到。   他提到,“在歷史意識裡中國永遠都存在著,只需不斷統一和復興,不需創建”這一悖論是中國的一大特色,而他對中國卻冠以了“傳奇”這一詞,在我看來是極其意味深長的。在我們的傳說中,黃帝被認為是歷史上第一個開闢華夏的英雄,卻只是“重建”而非“創建”中國;無獨有偶,被奉為中國文化禮教鼻祖的孔子當年也是宣稱他並沒有創立新的禮教而是復辟在動亂年代中丟失的舊禮。起初我疑心這是否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是我們國人一代又一代的“懷舊”致使了如許傳承——畢竟我們大概是唯一一個能讀懂遙遠的春秋戰國時期先人的文籍的民族了,然而就歷史來看,我認為基辛格先生作為一個富有“創建”精神的美國人,是無法理解為何我們總是從過去中尋求先進的——一如當年的英國人局限的將中國看作是清政府手下那個東亞病夫,一如他們後來又驚歎於毛周鄧們將戰國時期的縱橫排闔和三國時期的聯盟抗強策略用得爐火純青。   《三國演義》的開篇語“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約在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根深蒂固,我們認為這是某種顛撲不破的自然法則的同時,其實也是在無意之間默認了“天下”這樣一個抽像事物名詞的永恆性。看在基辛格先生眼裡,那就是“在新的朝代到來前,舊的朝代被認為已不能保護人民的安全或不能滿足人民的願望。通常不是因為一個毀滅性的的災難而是經過一系列災難的衝擊,在人民眼裡,當朝統治者漸失天意,而新朝代獲得天意也就順理成章。”對於這一段論述,我是相當讚賞的,它客觀、精準地勾勒出了我國人民的“普世價值”——務實主義。逃不開,我們每個人都逃不開,就連把自己看做是一個敢於破舊立新、歷史上首個將砸爛舊傳統作為國家行動的毛澤東依舊逃不開——為達到雪百年國恥的政治目的,毛澤東向傳統的藝術、文化、思維方式宣戰,然而他又是那麼一位博覽古籍、出口成章的浪漫詩人,在很多的時候,他的戰略決策何嘗不是由“大同”思想轉化而來呢?看似難以理喻、矛盾極了的一位領導人,其實也是可以用務實主義來理解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又有什麼不對呢?   寫到這兒,不禁想到王安石那首很應景的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尾聯看似是除舊布新的意味,其實不然,人們取下的、換上的都是桃符,其辟邪的性質並沒有改變,有的只不過是外表上的新舊之分。總是這樣啊,我們走上新的路途,卻懷有如同釀陳了的酒一般的初心。總應當是這樣啊,展望未來,而不忘懷固有的那些傳統與文化,懂得借力的人,才能擁有更自信的步伐。

    高三:weweeee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