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作文:假如我是劫匪!
我有一個朋友是警察,還有一個朋友是心理學家。有一次我們在一起討論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假如我們三個人是持刀劫匪,現在有兩伙搶劫對象,一夥是開放空間中的兩個過路人,另外一夥是一個封閉空間,比如說一輛客車車廂裡的幾十位乘客,究竟應該找誰下手?
按照常規思路,當然是找人少的下手比較容易些,但是那兩位對犯罪心理很有研究的朋友都認為找人多的下手更經濟、更安全。
更經濟我能理解,做案對像多搶的錢多嘛,那麼更安全又是怎麼回事呢?朋友跟我講了一種群體心理學中特有的“集體沉默”現象。也就是說當人們面對利益威脅時,可能會選擇站出來反抗,也可能會選擇沉默,但是在群體中還有第三條選擇——那就是期望別人首先站出來反抗,因為首先站出來的人可能第一個受到傷害,而其他人的利益可能得以保全。這種期望的心理很可能使一個個體在威脅發生時首先選擇沉默,而這種個體沉默會進而導致整個集體的沉默,使犯罪行為得以在一個群體中順利實施。
知識就是力量,這話一點不假,如果不是專家解讀,我還不知道原來搶一車人比搶一個人更容易。聽起來也許有點不可思議,但是現實中發生的許多案例確實如此。後來警察朋友又補充了一句:“實施群體搶劫一般要求有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這個要求我能理解。
股市是一個開放的投資場所,但現在A股的現實情況卻是一個相對比較封閉的空間。股市現在的表現與整體經濟關聯性不明顯,股市在投資市場中被逐漸的邊緣化,就連中國股市投資者也日益邊緣化成為獨特的“股民”。那麼在遭遇整體利益侵犯時,會不會也出現那種集體沉默的現象呢?
這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是正在發生的事實!
今天全面股改第一批40家上市公司的方案表決完畢,無一例外獲得通過,這和試點階段42家上市公司情況是一樣的。當然也有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流通股東參與表決的比例大幅下降,平均只有百分之三十幾,而最低的不到百分之十三。雖然這一批方案平均的流通股東贊成率接近百分之九十,但這個結果似乎並不能代表全體流通股東的意願。
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對方案是否滿意恐怕不能僅僅看表決結果,市場走勢信號表現出來的更為真實。我不能說現在80多家已經通過了表決的方案都不好,但是肯定也沒有人能說這80多家方案都是合理的、讓投資者滿意的。別的不說,寶鋼股份這種情況就存在很大的疑問。
這裡有一個邏輯難題,所有股改方案在表決時都獲得如此高的支持比例,那麼投資者一定是對市場進行的股改進程非常滿意、非常擁護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股市對場外資金的吸引力是不斷增強的,股指走勢也應該是欣欣向榮的。但是股市中發生的實際情況恰恰相反,這似乎又證明投資者通過對市場的操作表達了另一種情緒。
當然,到目前為止股改方案也不是完全都通過了,試點階段的清華同方方案就被否決了。現在想想清華同方也許會覺得自己比較冤,它的方案相比另外85家公司的方案當然不是最好的,但絕對不至於是最差的,放在現在推出恐怕也不會通不過。
我想清華同方被否決是一種極為特殊的情況(按道理來說這本來是一種極為正常的情況),一來是它出現在股改爭議最大的試點時期,二來是當時投資者對此事關注度極高因而參與表決的比例極高,三是因為它的流通股東結構分散不利於事前談判,四是因為當時也許出於某種考慮也需要這麼一個特例出現。
如果按照批量推出的角度,清華同方那一批只有四家公司不應計入進度,第一批股改公司應該是試點的第二批42家,那麼真正的第二批就是現在通過表決的全面推進階段首批40家公司。連試點都算上,股改剛剛進入第二批表決,流通股東參與表決的比例就出現如此驚人的下降。人們難道對自己的利益都毫不關心嗎?我想“集體沉默”的現象已經出現了。
還是回頭來談劫匪的話題。我問那兩位專家,集體沉默的狀態怎麼才可以打破?答案是這樣的:如果保持沉默的集體中有人率先打破沉默開始反抗,可能導致兩個截然相反的極端結果,一是集體暴發,二是整個群體更加沉默。
集體暴發的概念我懂,自古以來農民起義與平民暴動就是現成的例子,人們也能理解保持沉默的順民突然成為大規模暴民的轉變是怎麼發生的。但是整個群體更加沉默又是怎麼回事呢?
專家的解釋是這樣的:如果劫匪能夠迅速的對率先反抗的人做出鎮壓反應,將集體暴發扼殺在萌芽狀態,那麼可以導致整個群體的更加沉默。這下我就懂了,出頭的人不討好,那麼就更加沒有出頭的人了,不是不想反抗,而是事實證明反抗無效。
回到股市中來談股改表決。試點階段是股改爭議最大的時候,也是流通股東參與投票比例最高的時候,這時候一系列保駕護航的措施出現了:也有資金進場,股市也有了二百多點的上漲行情,G股一時成為熱點,同時回購、增持的承諾政策也是那時候出台的。上市公司在這個階段也加強了對機構投資者的個別溝通與協商。結果終於實現了第二批試點全部通過的結果。
可以這麼說,方案大規模否決最可能出現的時機就是第二批試點時,但是已經被消滅在萌芽狀態,股改進入全面推進階段之後,流通股東,尤其是中小股東則選擇了集體沉默。市場集體沉默還有一個很重要但是不為人們重視的原因,那就是沒有人看到抗爭的利益。
四個月過去了,股改已經進入全面推進的第八批,唯一被否決的清華同方公司並沒有在如此長的一段時間內提出一套更好的、對流通股東更有利的替代方案。不知道這是政策的有意疏忽還是制定政策時根本沒有考慮過這一點。雖然股改利用的是表決協商機制,但是缺少了這一環的實踐,這種協商機制就缺乏真正的評價體系。
股市中人都喜歡做預言和預測,那麼在這裡我也可以對今後的股改表決做一番預測:其實在第二批試點全部通過時,股市中大部分中小流通股東對股改方案的表決就已經進入一種集體沉默狀態,全面推進階段之後,這種集體沉默狀態恐怕會進一步被強化。也就是說,參與表決的流通股比例會繼續降低,而同時各類股改方案仍然會保持很高的通過率。有人,包括我自己曾經呼籲過改變這種局面,但是現在才發現,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市場問題,而是一個受控制的群體心理現象。
我後來又問,當群體出現集體更加沉默的現象如何才能打破時,兩位專家都答道:“此時就需要英雄人物出現了,否則好萊塢的硬漢電影和我們身邊的先進事跡報道去哪裡尋找素材呢?”
我最後說:“既然我們對搶劫的群體心理學研究了這麼多,那我們三個人能不能出去當劫匪?”聽的人都笑了:“你不行,成功的劫匪不僅需要有聰明才智,還需要過硬的心理素質和風險承受能力,你這個人心太善,不是當劫匪的材料。”
我又問一句:“不當劫匪,那麼我可不可以當英雄呢?”
回答仍然令我很失望:“你一樣做不了英雄,對英雄的素質要求與劫匪一樣強硬。”
原來如此,那就算了吧,可惜了曾經的雄心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