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載曾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古人的諄諄教導仍在耳畔。而魯迅先生所說:「中國青年有熱則發光,有觀點則發聲,不必等候炬火。」則更加使我明確觀點:喪文化絕不可以成為時代潮流。
喪文化的形成有著許多的原因。正處於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我們物質條件有了質的飛躍,過上了養尊處優的生活。並且社會變得愈加多元化,使得各種觀點都有了一席之地。所以我們理所當然的接受了葛優躺、懶貓躺,使喪文化充滿了青年人的生活。但仔細想想,正處於改革深化期的中國可以讓喪文化大行其道嗎?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古往今來中國就從來不缺喪文化的對立面——燃文化。抗日時期的燃是熱血,是不畏犧牲,是為國之獨立而奮鬥。改革開放時期,燃是真理傳播,是經濟騰飛,是為國之崛起而砥礪前行。可見中國的發展一路都離不開燃的身影。到2020年我們將大步跨入全面小康時期,直面十三五規劃的各種挑戰,所以這時的我們絕不可以讓那燃的火苗熄滅,讓前人的努力付諸東流。
此時再看:燃文化對個人與國家發展有著不同的作用。於個人來說,它是一種積極的心態,是自我立志的體現。文化學者於丹曾說:「人之所以去拼去競爭,不是爭你我之高下,而是爭一爭自己的志氣。」在陳勝身上我們便可窺見燃文化的促進作用。他年輕時與人傭耕,但卻不甘心受人奴役,便揭竿而起,說出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豪言。於國家而言,燃文化是增加綜合國力的精神源泉。如今的中國內有台灣隔離欲分裂,外有美國壓制欲行貿易戰。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之下,作為國家發展的中流砥柱,我們又則能沒有燃文化,無立志之精神呢?
其實讓燃文化成為時代潮流並不難。就個人而言,我們應當將個人命運與民族發展相聯繫,棄燕雀小志擁鴻鵠大志而高翔,在時代的舞台上各盡其力。於整個社會,則應該形成燃的氛圍,不管艱難困苦何其多,社會向上樂觀的心態不可改變。政府也應加強思想文化宣傳,讓燃文化在社會扎根。燃文化建設並非一朝一夕,我們應以積壘土之功,築九層之台,一步步形成這一時代潮流。
人海茫茫,前車多鑒。蒼山古道,吾與燃文化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