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空間(www.ZuoWen.Space)專稿 歡迎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同學們
中國,一個古老的國家,在世界長河裡漫步了五千年之久。泛舟在中國的史河裡,中華文化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間萌芽。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無不令我們感概!
我們是華夏子孫,是龍的傳人,我們都要繼承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弘揚它、培育它、創新它、建設它、傳播它……。
在生活中,它隨處可見。在公交車上,“尊老愛幼、為老幼孕婦讓座”的大字標題體現了我們尊老愛幼、互相關心的傳統美德,“藍天義工”、“存心善堂”“陽光工程”等公益活動體現了樂於助人、關愛他人的傳統美德;與盲者在路口相遇,我們會主動攙扶他,有不幸者急需輸血,我們會在百忙之中趕赴醫院;有落水者急需救援,我們會伸出援手…。。。但在今天的社會,隨著物質文化在高速發展,我們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我們逐漸富裕了起來,可是,我們的傳統美德還依然完好無缺地存在麼?
2011年10月16日發生在廣東佛山市的“小悅悅事件”就已經激起許多人對這個問題的熱議了。肇事司機竟然毫不理會,逃之夭夭;面對一個倒在血泊中,孤獨無助、傷勢嚴重的兩歲女孩,18名過路人居然能夠無動於衷,揚長而去。唯有第19位好心人——拾破爛的陳阿姨,對倒在血泊中已被兩輛汽車碾過的奄奄一息的小悅悅伸出援助之手。對於這件事,許多人不禁發出:那18名過路人、那兩位司機的心到底是什麼做的?他們還有道德心嗎?他們面對記者的採訪時怎麼可以心安理得地說“別人不敢碰,我怎麼敢?”“我沒看到”“我沒看清楚啊”“我沒路過啊,你有證據說我看見了嗎,你拿出證據來啊,拿得出來,我就死給你看。”……更氣人的是,熱心人崔先生幫助小悅悅父母親尋找肇事司機,他在事發地點周圍瞭解情況,附近的一位店員竟然說出這樣的話“你管什麼管啊,又不是你孩子!”,面對這些人,而社會上還不知道又有多少人也類似於此,我們每個人是不是都要在腦海中打上一個疑問:中國的傳統美德只是徒有虛表嗎?我們在繼承和發揚中是否走錯了某個路口?而真正像陳阿姨那樣,不為錢財所動,無私救人的中國人究竟有多少呢?在那18個路人中,有的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讀書人,有的好歹也度過幾年書,至少他們心裡有傳統美德的基本概念,至少他們明白不可以見死不救的道理,至少他們也知道救人一命勝勝造七級浮屠,救人如救己,可是他們的行為卻遠遠比不上一個從事拾破爛但品德卻無比高尚的好心阿姨。如果當第一輛車開過後,司機能夠停下車來,將小悅悅送往醫院,那她是否只會受了輕傷而已呢?如果前幾個人能夠救起小悅悅,那小悅悅是不是可以還有生還的希望呢?她至少可以減少一次被碾壓的痛苦。或許她就不會有如此大的傷勢,或許她會活下來,或許……。但是,10月21日凌晨3點,小悅悅走了,她離開了這個給不了她幫助,給不了她溫暖,讓她飽受痛苦的世界,一朵尚未享受陽光沐浴的花朵就這樣凋謝了,她走向另一個世界,那裡有陽光,有溫暖,有幸福,有快樂,不在有痛苦和冷酷。小悅悅走了,留下的是我們的深思與反省……
我還看過這樣一則報道:有幾個小孩結伴到江河游泳,其中一個小孩不慎陷入了漩渦,其餘的小孩在岸上呆看,直至那個小孩被淹沒了也沒有任何行動。事後,記者問他們為什麼不救他,或者找人來幫助呢?他們的回答是:“我們不太會游泳,不敢聲張,怕被大人罵。”哎,平時家長和老師只知道告訴孩子們身邊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而卻極少告訴孩子們,如果遇到某些緊急危險的事情又該如何來解決呢?所以小孩子們只知道他們做了不該做的事,只知道逃避,卻不知道當時只要叫喊一下,在附近打漁的漁民就能趕過來,就可能阻止了一起悲劇的發生,不是嗎?所以,家長老師們是否該告訴孩子們:你們不可以怎麼做,但一旦遇到某個事件,你們要怎麼做,怎麼來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地強調你不能做什麼,你不該做什麼。這樣我們的傳統美德才能更好更完美地繼承和發揚,不是嗎?
從古代的蚩尤、軒轅、孔夫子到雷鋒、劉胡蘭、王二小等的現代,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呈現出各個時期的特色,各個時期的不同內容,它與時俱變,因時而變,但始終保持不變的是它特有的內涵、根基。我們弘揚樂於助人、無私奉獻、艱苦奮鬥、富有愛心等傳統美德,堅持以孔子的“仁人、愛人”思想來治國,但在關鍵時刻,我們似乎忘卻了它的真正涵義,扭曲了它的本義,我們彷彿只摘取了它的枝葉,卻摧毀了它的根基;只品味他的清泉,卻迷失了它的源頭。面對悲劇在一出出地上演,我們是否該深思:社會變了嗎?我們在哪走錯了?我們是否該質問:中國的傳統美德只是徒有虛表嗎?
澄海蘇北中學(請給予保密)高二:曾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