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世間萬物皆在改變,像月一樣陰晴圓缺;世間萬物沒有改變,像江水一樣濤濤流淌,卻依然在那裡。變化是絕對的,而不變卻僅僅是相對的,人在變、事在變,記憶卻依舊不變。
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值得回味、借鑒的點滴,它們皆承載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歷史是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一篇篇優美的律詩,卻在某個時代被時尚文化所代替。
歷史記憶中,甲骨文、行書、楷書是文化,戲曲、戲劇、話劇是文化,《史記》、《春秋》、《戰國策》是文化。而如今飛速發展的中國卻也承載了不單單只是歷史文化的文化,更多的是充滿了時尚氣息的文化。電子書信、電話、電腦、電視也成為一種時尚文化,小說、散文亦成為一種文化,就連「漢字聽寫」也成為一種文化。
雖然國家在發展中進步,但是有時我們卻忽略了在生活中、在學習中應有的中國文化。
瞧!
電視內正在進行一檔黃金節目——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場上青少年的身影,場後父母家人的期待,場下觀眾更是有老有少。為何一檔漢字大會會引得無數人的注意?
是我們文化的降低,還是我們並未真正的繼承好中國文化?是我們受時尚文化的影響,還是我們在時尚的道路中將一些必要的歷史文化丟棄了呢?
其實,結果並非是單方面的,每一件事都應該有雙面性,應該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一件事。與其說丟棄了歷史文化,不如說我們沒有繼承好歷史文化,與其說是文化在變化,不如說我們也正在改變。「文化」二字就是文學當中有一定變化,若沒有一定變化的文化,那麼文化又為什麼叫文化,不叫文化又該叫什麼呢?
在歷史的記憶中,字是靠刻的、靠寫的,而如今卻是靠打、靠敲的;在歷史的記憶中,戲是靠技、靠演的,而如今卻是靠裝、靠騙的……如今這樣的文化我們不應該發揚。但是時尚的氣息正撲面襲來,將歷史的記憶覆蓋,留下空格。
不過我們也應該為此感到高興,因為我們的過失種種,才會有了一檔又一檔關於漢字的比賽節目出現,這就是時尚的文化,時尚文化應有的氣息。中華民族的文化是那麼多,可是能繼承和發揚的則不是全部,因此我們應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繼承和發揚歷史文化。
泛白的空格記憶是什麼?又該用什麼來填充?歷史文化我們應繼承和發揚,但是時尚的文化氣息我們也應接受,並且使時尚文化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