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在倫敦碗舉行的男子110米欄預賽中,劉翔意外絆倒,再一次結束了奧運冠軍的夢想。可敬的是,面對傷痛,劉翔選擇的是單腳跳完了他曾經拚搏過,驕傲過又失望過的110米。結局並不圓滿,但精神值得嘉獎。沒有金牌,劉翔仍是成功者;而成功,又何必用金牌定義!
劉翔負傷的確使億萬中國人心碎。在眾多鼓勵聲中,也摻雜著少數令人不悅的聲音,什麼「代言公司投資化為泡影」、「劉翔再度令人失望」,甚至還有人質疑劉翔的傷痛。或許中國人太希望在田徑賽場上嶄露頭角,把厚望全部寄托在劉翔身上,對於結局的失望可以理解。但將原本帶傷的劉翔仍進極度壓力的深淵,又讓其攀向金牌的懸崖並非明智之舉,劉翔假裝傷痛更是空穴來風。至於那些代言公司,難道只有運動員舉著金牌諂媚的笑容才能讓他們賺的盆滿缽滿麼?也許他們看中的只是物質而不是精神罷了。
成功,何必用金牌定義。相比而言,劉翔固然是幸運者。收看新聞時,主持人口中的賽場喜訊永遠只有金牌細節,至於銀牌和銅牌,有時一句話帶過,有時甚至隻字不提。人們的確更願意記住第一。許多運動員因為只拿到銀牌,就痛哭流涕,難道他們真的很失敗嗎?還有很多在賽場上奮力拚搏最終卻沒有拿牌的運動員,沒有人記住他們。在我看來,所有為夢想全力奮鬥的運動員,即使他們不能站在領獎台上唱著國歌看著五星紅旗徐徐升起,都是成功者,因為他們戰勝了自己。
成功,何必用金牌定義。羽毛球在場上消極比賽事件引起軒然大波。從雅典奧運會冠軍張寧、龔智超到倫敦奧運會被迫罰下的於洋、王曉理,讓球也是理所當然。表面的「為了國家利益」,說到底,不就是金牌麼?難道為了幾塊金牌,就要與奧林匹克精神背道相馳?在者,即使不讓球,運動員仍然具備很大的奪金實力。再說,這些並不光明正大的金牌,就真能證明中國體育事業的成功,而國人就不會為此感到羞恥嗎?也許,我們沒有必要太在乎金牌的數量,而是用一種純粹的眼光去看待金牌,用一種理性、發展的眼光看待體育,不要將成功定義的太死。
成功,何必用金牌定義。每個運動員都有自己的信念與尊嚴,他們知道為國家和夢想奮鬥,我們應當微笑著看著他們進步,而不是過分的干涉和苛求。沒有金牌,他們同樣可以成為成功者。不要讓金牌成為眾多利益勾結的物質成品,更不要讓運動員成為這種體制下的悲哀。
成功,何必用金牌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