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一群游離在物質和精神世界的——精神病患者!
他們追求著精神解放的同時,又寄冀於物質帶來的享受和靈感,在雙重世界裡矛盾重重。他們標榜著清高風潔的品格,又不得不在俗塵歷經磨難,他們痛苦、迷茫、彷徨、不知所措。他們又在痛苦中不斷的追求著理想中的精神高度,在物質世界越痛苦,越沉迷於精神世界。
他們是一群不捨不扣的精神病患者。遠在春秋戰國,就有屈原曰:“眾人皆醉我獨醒,眾人皆濁我獨清”。按現在的心理學分析,屈原就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精神病患者,只看到自己內心而忽略了世界所存在的根本。這是極度的精神與極度的物質相互的碰撞,在強大的不可動搖的物質世界面前,屈原的精神世界渺小的如同泰山下的螞蟻那麼不堪一擊,最後忍受不了精神世界的極度壓抑,以跳河自殺來結束生命,來吶喊世人的覺醒!
這是悲劇,然而,悲劇不止一次的發生……
近代自殺的文人,舉其大者有王國維、三毛、海子、老捨、顧城等。當中,海子的自殺給我最大的印象,也是文人在物質和精神世界的矛盾的最典型案例。
海子,原名查海生,安微查灣人。1964年3月出生,1979年以15歲之年考入北大法律系,後分配至中國政法大學任教。在呼嘯而過的火車,斷裂的身體——和著他的詩,他的夢,破碎在只匆忙走過的26個年頭裡。這是不捨不扣的悲劇啊!
詩人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裡說道: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一生嚮往大海,期望能到海邊領略大海的奔高,起靜的風範。從詩文裡我們能感受到他那對大海強烈的嚮往以及對生活充滿了溫煦。
但恰恰就是這首詩,奠定了他自殺的依據。正是對生活充滿了絕望,對嚮往的大海——想見又不敢見的矛盾,最終讓他把希望寄於明天,把絕望留在今天。正是物質極度貧瘠和精神世界高度豐滿,讓海子不堪折磨,迫使他精神高度分裂,最終走向不歸路。死時,抱有的《新舊約全書》、梭羅的《瓦爾登湖》、海雅達爾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說選》在疾風中翻落……
悲劇的產生,我們是可以預見的,不管是從前還是以後,這將不斷的發生,不斷的為文學史上,勾勒一筆又一筆殷紅濃墨的悲傷。
正是由於文人過於活躍的精神的高於他人的思維深度,讓他們離人群愈來愈遠,最終不堪忍受與世獨群,個個用極端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們性格的缺陷是顯而易見的,清高風潔,孤寂獨行,離人索居,在精神和物質兩個世界不斷徘徊裡,導至精神分裂!
但願往後的文人,能夠清醒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