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寫篇關於香椿的文字,卻沒有成行。今晚在文友三月的空間見到了《香椿》文字,感謝三月友,讓我終於定下心來寫下這篇關於香椿的文字。
香椿,被視為蔬菜之珍品,列為「小八珍」之一。曾與荔枝一起作為南北兩大貢品。清代才子李漁在《閒情偶寄》中對香椿推崇備至:「菜能芬人齒頰者,香椿頭是也。」
「嫩芽味美郁椿香,不比桑椹遜幾芳。可笑當年劉秀帝,卻將臭樹賜為王。」春風起,又到了香椿芽上市的季節了。你看香椿樹枝幹疏朗,光潔的枝丫挑在半空,枝尖挑了一小簇一小簇的芽芽,毛茸茸的,紅得有些發紫,那紫紅的芽芽,如一頂頂小帽,漸漸綠過來。對於香椿,百度《百科》中這樣解釋:落葉喬木,雌雄異株,葉呈偶數羽狀復葉,圓錐花序,兩性花白色,果實是橢圓形蒴果,翅狀種子。樹體高大,除供椿芽食用外,也是園林綠化的優選樹種。香椿的食用始於何時無從查考,但早在金代就有「溪童相對采椿芽」的詩句。宋代《圖經本草》也有記載,「椿木實,而葉香,可啖」。宋代大詩人蘇東坡也在《春菜》中留下了「豈如吾蜀富冬蔬,霜葉露芽寒更茁」的詩句。史書記載,漢朝的人們曾用香椿、荔枝做為貢品進獻皇宮,深受皇上及貴人們的喜愛。椿芽除了營養豐富,用做菜餚,還具有食療功效。主治外感風寒、風濕痺痛、胃痛、痢疾等。民間也有「常食香椿芽不染病」之說。
香椿分三類,黑香椿、紅香椿、青香椿。以黑色最佳,其次紅色,青色次之。我所在家鄉以紅色和青色為主。黑色以臨朐和王墳種植最廣。特別是青州王墳西股村的香椿聞名國內外。香椿種植範圍極廣,無論山崖峭壁,田頭地邊,家庭宅院可能除了鹽鹼地之外都有它的身影吧!一到四五月間,香椿樹就開始在枝頭怒出小尖尖,繼而是嬌嫩的粉色,繼而是又肥又厚的棕紅色尖尖的艷芽,大小就像一粒粒黃豆。別心急,用不了幾天,小芽芽們就開始膨脹,豎在莖桿兒上捲曲的葉子就像一條條蠶蟲翻轉身子撲稜稜,齊刷刷,略顯油亮地舒展開來,在枝頭盛開出一朵蓮花瓣的形狀,獨樹一秀的裝點成一片綠色的海洋。
家裡種植香椿的人們,或早晨、或傍晚,便都放下手裡忙碌的活兒,掰香椿。在每戶人家裡,都有一根長長的,細細的,竹竿兒上綁著鐵鉤鉤的被叫做「撓鉤」的工具,是專門供鉤樹梢上的野果用的。
香椿樹不大,雙手一合就握住的樹幹就算最粗的了。那麼細小的樹幹,樹隨風動,飄搖晃蕩,爬上去,就是不會跌下去也會被嚇死。香椿的葉莖很細,很嬌嫩,初長成時用指甲一掐就斷了。豎在房角的長竹竿終於派上了用場。用鐵絲彎成一個鉤,綁在長竿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頂、院牆,長長地舉起竿子,將那些可愛的芽子引入鐵鉤裡,然後猛地一擰竿把兒,只聽脆脆地「啪」一聲,一簇香椿就應聲飄落了下來,香椿樹一會兒就被扒得禿頭禿腦的,殘枝斷臂。不過不用擔心,香椿掰掉還會長。它的特點像割韭菜一樣一茬茬的,最多能吃三茬呢!小時候跟著父母掰香椿累了,拾起身邊的椿樹嫩枝,將其截斷,一手握緊枝條,一手使勁兒的從一端擰起,讓椿皮和枝骨脫離,然後用嘴咬住枝骨,用力一抽,皮便脫骨而出,成為空殼。然後從兜兒裡掏出裁紙刀,將一端削去外皮,放在嘴上,除了感受嘀嘀噠噠的笛子聲響外,還可以充足的品味椿樹的清純醇香。
香椿最誘人的是它的色味。它那讓人聞之生津的味道簡直是沒法比喻,它的色也很獨特,四五月的香椿頭無處不嫩,無處不鮮,無莖不嫩,無葉不綠,葉片上偶爾還渲著點兒紅,綠裡透紅的葉像是姑娘家害羞的臉。清代講究美食的文人李漁讚譽道:「菜能芬人齒頰者,香椿頭也。」
聞起來香味撲鼻,吃起來香氣濃郁。香椿上市時節,香椿就成了飯桌上一道開胃的小菜。母親把掰來的香椿,先把枝葉洗乾淨,困干後再放到盆子裡,然後倒上開水潑熟。待晾冷後,放進些許鹽醃在盆子裡。兩天左右時間那盆子裡的香椿芽就有鹽味了。那小菜兒綠綠的,香香的,誘著人的胃口,吃起來噴噴的香。
醃漬的香椿芽有好多吃法:切成碎末炒雞蛋,拌豆腐,炒蝦醬,都是一盤待客的特色菜,色香味俱全。不過因為香椿採摘量少,這些吃法用料多就顯得有些奢侈了。香椿芽更多的是用在吃麵條或餛飩時撒上少許切碎的末,升騰的熱氣裡立即散發出香椿特有的清香,吃的人滿口留香,聞的人心曠神怡。
香椿芽放久了會失水變得乾硬,特別是在沒有冰櫃等保鮮冷凍的條件下,吃起來較之新鮮的味道差遠了。
香椿魚兒是用沒經過鹽揉過的鮮香椿芽制做的,其它輔料還有:麵粉、澱粉、鹽、味精、花椒面、雞蛋、色拉油等。具體做法是:香椿挑嫩芽連梗帶葉洗淨用鹽稍醃入味;油鍋上火燒至五六成熱時,把香椿先沾上乾麵粉,然後再逐個地掛上事先用麵粉、澱粉、鹽、味精、花椒面、蛋清和少許色拉油調成的糊狀酥炸糊,入油鍋炸透,待浮起後撈出,瀝淨油裝盤。炸時油溫不宜過高,否則會糊焦色重而不美觀。因為此時的香椿芽一個個色澤金黃、形似小炸魚兒,故名香椿魚兒。吃起來酥脆、香甜,帶有淡淡的清香,吃著吃著就禁不住了,於是乎忘了自己的吃相,旁若無人地大快朵頤起來。不過你不用擔心,香椿魚兒油脂很少,植物纖維多,即便多吃幾個也不至於吃出毛病來。
香椿芽還可以跟大蒜瓣一起搗爛成泥,加入香油、醬油、涼開水攪拌均勻,用來澆拌撈面,吃起來鮮香味美。
黃豆經鹽水煮後與香椿末拌在一起,加上調味佐料,就成了一盤口味獨的下酒小菜。
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來,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來炸著吃了,我對香椿的熱情也淡了下來。可母親卻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葉子,切碎,說是曬乾後還可以吃。炎炎夏日,母親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鍋裡用油炸,然後拌在黃瓜絲裡,放上醋,澆在涼水浸過的麵條上,一碗清涼噴香的涼面吃過,夏日的炎熱就在香椿的清香中消失了。
香椿芽可食用之外,香椿樹還是名貴的建築用材。被譽為「中國的桃花心木」。農村蓋房,如果能用上香椿木做房梁,那可是值得炫耀上講究的。《莊子。逍遙游》裡有:「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以八千歲為秋」,故有椿齡之詞為祝壽。范仲淹《老人星賦》有:「會茲鼎盛,薦乃椿齡」。還有,古稱父親為椿庭,母親為萱堂,椿萱為父母的代稱。這些也許就是香椿木做房梁之所以名貴的文化原由吧。由於香椿樹生長緩慢,如今很難找到成材可做房梁的香椿樹了,所以一般都是在房樑上鑽一個孔,用香椿木做一根木簪揳入其中,就算是有了香椿木樑了。
香椿木材質紅褐色,堅實,細緻,不翹,不裂,耐濕,是制做上等傢俱的好材料。用它制做的傢俱不用上色,塗上明漆之後顯自身的紅褐色,豐富的木紋理顯露無餘,生動自然。加之香椿木質沉重,屬硬木類,所以制做出來的家具有時甚至可與紅木相媲美。香椿樹徑都不大,三五十年的樹胸徑也不到二十公分,這就給傢俱制做增加了不小的難度,也許正是如此,能得到一件木料考究、做工精細的香椿木傢俱也是一件挺難得的幸事,值得收藏之。
我愛吃香椿芽,它伴隨我走出了童年,走過了青年,如今它伴隨著我走進了中年。我對香椿有著深深的眷戀、太多的情感,有我兒時的記憶,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