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西安,總是去登雁塔,觀碑林,游秦陵,看兵馬俑……。
從未想過要去理會那堵古城牆,自從發行《西安古城牆》郵票以後,情形就不一樣了,也許集郵人都有這樣怪癖吧,無論什麼事物只要一出現在郵票上,不管原來印象如何,感覺一下親近了許多。再後來每年到西安,就愛到那西安古城牆下走走看看:這裡是「甕城」,那是「箭樓」,如「敵台」那枚郵票的畫面角度再仰一點,那「角台」是否有些呆板等等,這就是集郵情結,再看古城牆似乎就有一種特殊的魅力。細細一想,那還是郵票的魅力。其實對於諸多事物的瞭解,我都是通過郵票認識的。
我國各地古城牆很多,保存至今的大多是明代建造或重修的。許多的古城牆,在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後,大部分已是殘垣敗壁,僅存片瓦塊石了。還有許多城牆遇到人為拆毀。唯有這西安古城牆屢經劫難,歷經戰事蒼桑,一任風雨的剝蝕,卻安然無恙地保存了下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是一件幸事。
據說西安城牆漢唐時期就有了,現在的城牆是明代建造的。至今已經歷了600多年的風霜雨雪。還據說它既是中國目前唯一一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城堡式軍事建築,又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軍事城堡設施。
西安城牆的東城牆長2886米,西城牆長2708米,南城牆長4256米,北城牆長4262米,總長度達13912米。令人驚奇的是西安城牆不是正方形。在建築風格十分講究規矩的古代這倒是一個特例。
人類社會究竟從何時開始出現城牆這類建築,史學界至今尚未有統一確鑿的定論。然而,不難定論的是在人類漫長的原始社會是可以肯定沒有城垣的。城垣就其功能來說,是一種防禦性建築。作為防禦性建築的城牆出現,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位於西安市效的我國新石器時期仰韶文化的重要遺址—半坡村,有一種防禦外來人,獸襲擊的壕溝,從功能上講,應屬於城牆的原始雛形,只不過它是凹於地面,而城牆則是凸於地面的。據歷史書籍記載,早在夏朝時期,我國就出現了城市城垣這種建築形式。夏王啟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那些奴隸主們為了顯示自己的高貴,建造了「堂」、「室」等組成的宮殿,並在周圍建造了我國最早的「城郭溝池」。隨著考古研究的不斷發現,這種「城郭溝池」、「城垣」、「城牆」也會不斷被發現。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當中,無論中國還是外國,由於戰爭的頻繁,城牆作為一種防禦性工具,各交戰國都對其寄予極大期望。一些具有軍事和經濟意義的要地無一例外地築起高大的城牆。史載,漢唐時期的長安城周圍的城牆就有數十里長。除了外城牆,還有裡城、宮城等。
站在西安古城牆上,我的思緒就會隨著古城牆的蜿蜒伸延而去到遠方,去到古代。我彷彿看到這城牆上的每一塊磚石,每一座城垛都在訴說著不同尋常的歷史。古代的人們為了奪取每一座城池,都要發動多少次殘酷的戰爭,有多少無辜鮮活的生命在那激烈的搏殺中死去。戰爭為什麼總是伴隨著人類呢?
再看人類的發展史,再看古代的戰爭史,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古代戰爭中城牆作為一種防禦性軍事工程,實際上並不能給那些對城牆寄予厚望的人帶來多少安全感。北宋時期的汴梁城可謂堅不可催,最終也未能抵禦匈奴的入侵。被認為功守具備的南京城,也沒有能夠阻止太平軍進功的步伐。就是固若金湯的北京紫禁城,也沒能挽救清王朝。中國人引為驕傲的萬里長城,應是一道保衛中原的防禦工程,歷史上的入侵者不也是屢屢越過長城嗎。
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作為戰爭或防禦工程的古城牆的概念已十分淡漠了。用於軍事上的先進技術,如遠程打擊,定點轟炸等,在現代戰爭中大顯神威。人們甚至會為古人竟想用一堵高牆就能拒敵於國門、城門之外的做法而發笑,並覺得不可思議。當然我們不能用今天現代人的思維和眼光去責備和嘲笑古人。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城市周圍再也不會出現城牆之類的建築物了。但是作為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作為一種古代建築藝術,古城牆不但向我們講述了它在古代戰爭中的作用,還向我們講述了當時社會發展的狀況,向人們講述了古人非凡的創造才華。古城牆是一部歷史,也是一位老師。
中小學寫作指導、寫作素材、優秀作文以及有獎活動
盡在「作文空間(www.ZuoWen.Space)」
作文空間 - https://ZuoWen.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