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是中華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承載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淵遠流長,是每一個中國人的驕傲。
古老的漢字經過了幾千年的漫長演變,發展成了我們現在普遍使用的楷體。漢字共分成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幾類。
最早的漢字是甲骨文,由清朝的一個學者王懿榮發現。早期的甲骨文主要是線條構成的圖畫,均勻而優美;後來逐漸演變成由字的筆畫構成的圖片,這是當代漢字的基礎。
在商、周兩朝,甲骨文漸漸地變成了金文。西周時期,鑄青銅器並用銘文記載當時發生的重大事件被皇親貴族廣泛應用。又因金文盛行時青銅器的造價十分高昂,所以留存至今的並不多見。
再後來,秦始皇統一了六國,統一了貨幣和文字。當時的秦國以小篆作為文字。爾後,一個名叫李斯的人以小篆為基礎,又發明了隸書。隸書打破了古體漢字的傳統,簡化了漢字,奠定了楷書的基礎,因此被使用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現在的漢字可作為習字的楷模,所以叫“楷書”。楷書是在隸書基礎上修改而成的一種書體,也叫“正書”。還有一種叫做“行書”的字體,它是為了補救草書難以辨認和楷書書寫太慢而產生的,是介於草書和楷書之間的一種書體,也是日常最常用的一種書體,因此又說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
漢字是我國一份不朽的珍寶,在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手中流傳,見證著一個又一個歷史。我堅信,在世界舞台的聚光燈下,漢字必將閃耀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初一:朱婷
作文空間(www.ZuoWen.Space)專稿 歡迎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