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家的小孩子聰聰在某小學讀二年級,一次美術課上畫西瓜,別的小孩子畫的都是圓西瓜,惟獨聰聰畫了一隻方西瓜,被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訓斥了一頓,說他調皮搗蛋,不動腦筋,聰聰委屈得直哭。事後我問聰聰為什麼要把西瓜畫成方的?聰聰天真地說,他爸爸賣西瓜,圓西瓜放在地上老滾,方西瓜就不會滾了。聰聰的話使我不禁想起另一個“畫蘋果”的故事。在日本的一節美術課上,老師讓學生畫蘋果,一個學生畫了方蘋果,這位老師見了沒有批評也沒有指責,而是問:“你為什麼要把蘋果畫成方的?”“圓蘋果摔在地上會到處亂滾,方蘋果不會滾。”“你的想法真好,希望你好好學習,早日培育出方蘋果來。”
同樣是畫瓜果,中日教師不同的處理方法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教育觀。據有關資料介紹,中國家長最感興趣的是孩子今天提了多少問題。殊不知,科學的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可貴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勇敢精神,無論是牛頓的萬有引力還是愛迪生的小發明,沒有一項不閃現著想像和創造的火花。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允許學生想像出方西瓜、方蘋果來呢?
不同的教育方法,導致不同的教育結果。那位中國美術教師的一頓訓斥不但扼殺了聰聰可貴的想像力、創造力,而且也深深地刺傷了聰聰的自尊心。也許,聰聰從此以後再也不敢“胡思亂想”、“調皮搗蛋”了。
而那位日本教師簡短的幾句鼓勵,則燃起了一個少年探求知識、創造發明的慾望、或許,二十一世紀的大科學家、大發明家從此誕生了。由此可見,教師對同一事情的不同態度,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應該從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啟示。
——《方西瓜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