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空間(www.ZuoWen.Space)專稿 歡迎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同學們
唐朝,自古便被稱為詩的國度。無數優秀詩人吟誦出情景交融、氣象萬千的佳作,使唐詩成為中國詩史的輝煌巔峰。在群星薈萃的詩壇上,最耀眼的應數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而在這四人中,杜甫沉韻的詩風、精簡的語言、以及他那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我十分喜愛。現在,就讓我們掃開歷史的塵埃,一起走進杜甫,走進他那憂國、傷時、憐民的杜詩中去。
杜甫,唐朝詩人。少年時即以詩賦受長者稱許。到後來,還被稱為唐詩集大成者。尤其是他的後期七律,沉鬱頓挫、精切而毫無斧鑿痕、凝煉卻又揮灑自如,被稱之為唐詩最高成就。因此後人尊稱他為“詩聖”。又因為他的詩揭露了朝廷的腐敗、反映了民間的疾苦,所以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
他三十五歲進京,希望考取功名,造福百姓、光耀門楣。可是事與願違,十年應舉,皆名落孫山。這也就使他逐漸接觸社會下層寫下了揭露當時天寶弊端的《兵車行》、《麗人行》。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長安、洛陽淪陷,十年追求功名之心終告破滅,之後便過著流浪的生活。“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便是叛軍攻入長安後的一副社會縮影,包含詩人的切身悲痛。杜詩成為一代詩史由此開始。之後陸續寫下:《哀王孫》、《悲陳陶》、《悲青板》《石壕吏》“三吏”、“三別”這些詩描繪的一幅幅慘絕人寰的畫面皆反映了戰爭的殘酷、時代的悲劇。三男鄴城戍,二男新戰死。我裡百餘家,世亂各東西。以《秦州詩》為轉折後,杜詩不以陳事為主,而是自歎身世。但未因此失去其詩史性質,而是淡化為時隱時現的背景。如:《登樓》、《白帝》、《登高》……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皆是身世自歎、憂國、傷時與憫民。
寧夏銀川永寧中學初二:安澤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