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沒有生於這個年代,否則一定會像那篇《論“他媽的”》一般來評論一下中國的鞭炮。
鞭炮與“他媽的”一樣,恐怕也是中國的“國粹”吧。當然外國也放鞭炮,但鞭炮最早是出現在中國的。北宋王安石有詩雲“爆竹聲中一歲除”說明我國最晚在北宋時就有了鞭炮。
現今放鞭炮的時間,要麼是過年,要麼是死了人,要麼是店子開張:買起幾千塊錢鞭炮來,統統點燃,“啪啪”幾下,剩餘的只有一些樹的屍體(即紙)。
放鞭炮的人,全然不顧別人的感受:6月7日晚上別人學生要複習也好,5月19日全國哀悼日也好,夜深人靜燈火闌珊之時也好,只要買得起鞭炮,轟隆轟隆地放就是了,別人也只會敢怒不敢言。
放鞭炮的人,也從不計後果:一輛車子開過來,也不知道車主有無心臟病,轟地就給來一下。車主嚇了一跳,但又只好自認倒霉——有什麼辦法呢?
放鞭炮的人,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對我們的母親(地球)有多大的損害:二氧化硫氣味不好聞,沒事,飄著飄著就到別人家裡去了,聞的是別人;再飄一下,就到天上,變成酸雨落下來了。放過以後包鞭炮的紙沒地方扔?一股腦燒了。不知這包鞭炮的紙中,包含了多少樹的淚,可惜就這麼給燒了。
中國人的智慧,全部用到發明鞭炮裡了:別的國家用火藥打仗,而中國則將其用來玩。中國人的錢,全部在一次次爆炸聲中炸掉了。中國的樹,全部在烈焰中白白燒掉了。中國的空氣質量,就在二氧化硫衝出鞭炮的時候被破壞掉了……不知道我們能用這些智慧,這些錢做多少事情。而這些樹與良好的空氣,至少也可以給中國這個歷來喜歡炫耀國威的國家以炫耀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