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塵世間,在追名逐利,勾心鬥角的夾縫間生存著,總以無限委屈的眼神望著超然的佛陀說,我所承受的,實在太多太多。然而假如明天,你成了佛陀,又怎能承受他了卻世事,心境皆空的寂寞?
莊子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假如明天我就成了你,又怎能知道魚在池中艱難地爭奪吃食,亡命地逃出捕食者的虎口?這般易失易得的生生死死,又有何樂可言?而人間俗事儘管煩擾人心,然終不有性命之憂,又有何悲可言?
當你慨歎自嗟的時候,設想假如明天你就成了別人,這才發現原來自己的感慨不過世間一塵,微不足道。
凡人們驚羨於聖人的成就,心中總有不服,於是上帝讓凡人經歷種種磨難,體會聖人之苦。多數人只管仰頭怒視上蒼,只有機少數人埋頭默默向前走,最終也成了聖人。假如明天凡人都成了聖賢,才會閉上喋喋不休的嘴巴,情願做回凡人。
我願做一個幸運的凡人,懷者我滿腔的憤恨與不平,去感受成為聖人的痛苦。
假如明天我就成了你,海倫·凱勒,我將不再感受到鮮花的明媚,鶯啼的婉轉,我亦不能像你,依然堅強地露出笑容。
假如明天我就成了你,貝多芬,我怎能忍受失去音樂的難過!那百轉千回的旋律,我再也感受不到!誰還能像你,憑者記憶,再作新曲!
假如明天我就成了你,雪芹先生,才知道你的血淚之書竟構築在家破人亡,夜寒敲更的悲慘境遇之上!
假如明天我就成了你,聖人們,我將不能如你們一樣從困厄中崛起,成就輝煌!凡人總是叫囂著自己渺小的挫敗,卻不知道身後背負無數困難的聖人卻默默無言!
司馬遷說的好:“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聖人之所以為聖,是以無數艱難奮鬥、拚搏構建起來的。假如明天我就成了你,聖人。怯懦與抱怨只是我所為,面對苦難也難及你。聖人所行路,非常人能行。於是收起我的不平,向聖人認錯。
人在塵世間,活在喧雜紛擾裡,安於享樂,畏懼苦難。一旦面對挫折,便終日抑鬱,憤憤不平。然而設想,假如明天你成了聖人,他的挫折百倍於你,你又作何感想?凡人不再以怨恨的眼神怒視上蒼,轉而以感激的目光真誠地致謝,並繼續仰望聖人,追尋聖人滄桑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