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注定跳不出塵世的羈絆了,因為她沾染了太多心靈的塵埃。只有一死,在怨聲載道中銷魂,方回歸太虛,做回金陵十二釵。即便如此,卻仍留下一世罵名。但她,又有多少錯呢!榮府之敗,早已成定局!
她並不完美,但更不惡毒。她只是在現實中迷失了自己,迷失了那個真實的王熙鳳。——引子
王熙鳳&劉姥姥——「道」之本
劉姥姥和王熙鳳,兩個處於不同極端的人物。一至貧,一至富;一至樸,一至華。就連結局,亦是如此……
王熙鳳生活在一個鐘鳴鼎食的大家族中,且又是這個家族的物質生活達到極致的時期,更兼她在家中有著「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如此般,天時地利人和,無不具備。相對於處在社會最底層的劉姥姥,卻有如天壤之別。但它們的結局,不也有如天壤之別嗎?在高鶚的筆下,劉姥姥依舊勤懇務農,卻衣食無憂,而王熙鳳卻被抄盡家產,不久含恨逝世。雖說榮府之敗並非她一人之錯,但至少,她是有一定責任的。
「雖說事是外頭鬧的,我若不貪財,如今也沒有我的事。不但是枉費心機,掙了一輩子的強,如今反落在人後頭。」這一番話,著實令人心生憐憫。她意識到了自己的錯,卻為時過晚。我想,無論是在曹雪芹筆下抑或高鄂筆下,她都會是一個悲劇。因為,她被封建制度害得太深,她將名利看得太重。正如上面一番話,已病得奄奄一息,卻猶歎自己名聲掃地,落於人後。這是封建的弊端,它會讓人陷入名利的圈子裡,變得唯我獨尊,心機重重,直至迷失自我。王熙鳳便是如此。為了自己的聲名和利益,她不得不貪,不得不偽裝自己,結果枉送性命。而在當時社會上,又有多少個「王熙鳳」呢!清代是末落王朝,是封建制度的終結。但終結之前,往往是一個極端。那時的社會,便是封建的極端吧。為官為宦者獨掌大權,肆意享樂,荒淫腐朽;無數有志青年胸懷高遠,但最後,亦迷失在金錢權勢的漩渦裡,無法自拔,一切興國豪言皆化為烏有。如此往復循環,國家焉得不敗!
於是,在那個社會,像劉姥姥這般的人,反而是最幸運的人。
她不用接觸那些所謂權勢,也就不會經歷官場中明爭暗鬥的險惡;她沒有過多財產,也就遠離了荒淫腐敗的迷亂。她默默耕於草田之間,沒有太多貪念,更沒有非分之想。只偶入榮國府,驚羨於大觀園的華麗,也只將其當做一個美麗的夢,遙遠,卻又真實……
她是平凡的,平凡到不能再平凡。但她身上,卻體現出一種道者的氣質。或許她自己也未意識到,她已經接近了老子所說的「無知」「無慾」「無為」。而這,正是她能一生平安的真正原因……
從王熙鳳和劉姥姥身上,我讀出了封建社會的醜陋。更多的,是道家思想的精妙所在。或許有人說,道家思想是消極不可取的,但我認為,道家思想正是一種能夠讓人在亂世中得以安身、得以生存的法則,一種充滿智慧的處世之道……
王熙鳳&賈寶玉&李紈&秦可卿&賈探春——治家如治國
分析完了王熙鳳的結局與導致其如此結局的原因,我們不如再回頭看看王熙鳳的這一生,她二十多年來的成就與過錯……
我想,她多年來掌管榮府大權,也可謂鞠躬盡瘁,嘔盡心血,在病中仍不忘各種大小事務。這樣一個人,若在歷史上,縱不會流芳百世,總會享有盛名,為什麼偏偏對於她,幾乎所有人都是貶多褒少,甚至大加斥責呢?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女子啊!將這麼多罪名強加於她,對她來說,是否,太不公平……
在這裡,我特選了金陵十二釵中的三位佳人,以及在書中獨領風騷的男主角賈寶玉。對比他們五人的治家之法,或許,對王熙鳳的所作所為,大家會有新的理解。
王熙鳳治家伊始,「上下無一人不稱頌,模樣又標緻,言談又極爽利,心機又極深細,竟是一個男人萬不及一的」,而到後來,在下人們眼中,她卻成了個「心裡歹毒,口裡尖快」之人,甚至於「閤家老小,除了老太太、太太兩個,沒有不恨他的,只不過面子情兒怕他」。這自然是一種偏激的說法,但從這裡,我們卻也可以深刻感受到諸多下人對王熙鳳的畏懼和怨恨。這是為何?因為她善於討好賈母和王夫人?非也。休說封建時代,便是當下社會,下屬討好上司,兒女討好老人之事也屢見不鮮,她只是能說會道罷了,有何罪大惡極之處嗎?沒有吧。
那麼,是她對下人太過於苛刻?或許,這是其主要原因,但我認為,這並非錯事啊!古時候治家,講究的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王熙鳳只是將這家規實施得徹徹底底罷了。便如秦氏初喪,她協理寧國府之時,規矩森嚴,一旦有誤,嚴懲不怠。如此這般,寧府上下方井然有序,無人不服。而若如賈寶玉那般,經常遇事一笑而過,甚至還幫助丫頭們掩飾過錯,整個寧府還不都亂了套!
我並不是在這裡否認賈寶玉的處世之道,而是想讓大家看到,王熙鳳這樣嚴苛的管理也自有她的理由。她是重世的,一切行為處事,都要按照當時社會上的行事準則。更何況,在那個男子具有絕對主導地位的年代,她也不得不通過這種方式來維護自己的權威。她的一生實際上都是不由自已的,看似放蕩潑辣,卻被緊緊拘束在現實中,直至走向最終的悲劇。
李紈是「園內頭等的大善人」,一生安分守己,她的行事主張亦是息事寧人,但卻與賈寶玉不同。賈寶玉的「息事寧人」是帶有偏向性的,這與他不同於常人的性格和思想有著很大的關係。而李紈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行事,做人的。因此,她主張「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永遠都用不溫不火的方式治家,也就是眾人所說的「善」。但是,僅這樣,她是沒有多大威嚴的。對於那些屢訊不改、死皮賴臉的人,她沒法有效地管理。因此,這時,王熙鳳的嚴苛反而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或許,在下人眼中,這是狠毒,不通情理,但反過來想,對於這類人,又還有什麼方法能夠對他們進行最有效、直接的管束呢?
但王熙鳳的治家之法也並非完美的。正如前面所說,她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太重於現實和眼前了,以至於忘記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之語。她的機智和心機,所有人都有目共睹。特別是她「毒設相思局」殺賈瑞一段,實令人拍案叫快。
這裡順帶一提,很多人因為這件事,便大罵王熙鳳心狠手辣,毫無人性,在這裡我要為她申辯。是賈瑞先對王熙鳳起了淫心,而王熙鳳設這相思局,本意不過是給賈瑞一個教訓。而賈瑞最後賊心不死,枉送性命,也只是他自作自受罷了,主要責任並非在熙鳳。
但從這件事中,我們可以看出,王熙鳳是極聰明的,只可惜,她的聰明反而加速了她的悲劇誕生。「小聰明,大糊塗」,她的一切都只為「現在」考慮,無論是理家還是享樂。享樂並非不可,但如書中賈府這般,吃穿用度比上代足足多了幾十倍還渾然不知,便實太過奢侈。而王熙鳳身為榮府中這樣一個舉重若輕的人物,是有很大責任的。這是她在治家過程中所犯的致命錯誤。我想,她犯這種錯誤的原因恰恰是因為她太聰明了,以至於高估了自己,總認為一切事情自己都能妥善解決,便沒有去多加考慮將來。而秦可卿與賈探春則都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秦可卿逝世前托夢給王熙鳳,一再提醒她「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讓她要保「萬年不敗之根基」,只可惜熙鳳置若罔聞。又兼探春在抄檢大觀園時警醒她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熙鳳也未當做一回事。若她有秦探二人中任一人的高瞻遠矚,這悲劇也不會這麼快,這麼徹底……我想,治家如治國,若熙鳳在嚴苛的管理方式中加入李、秦、探等人的獨特因素,別說一家,便是一國,又何愁不治!
這樣一來,似乎一切都很明瞭了。王熙鳳——這個《紅樓夢》中的矛盾人物,她迫於現實,屈於現實,因此看重名利,送了性命;她治家嚴苛,不顧全局,因此遭人埋怨,使榮府短命。她有功,亦有過,她本身亦是一個悲劇。我只希求,大家在看待王熙鳳時,要盡量拋棄偏見,正確的評說她的一切功過。——結"
最全的作文範文、優秀作文參考
盡在「作文空間(www.ZuoWen.Space)」
作文空間 - https://ZuoWen.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