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國寫笨作文議論文作文《詩,你該老了》_1200字

  一直以為“炒古”乃學生專利,誰知這類事情在社會上竟是層出不窮。書店的暢銷書排行榜上總少不了諸如《於丹論語心得》,《唐詩的美麗讀法》,《宋詞的美麗讀法》之類。按說學生“炒古”有其難以逃脫的宿命,因為這對於考試是大有益處的,若是文筆不怎麼樣,隨便在古文插上一兩句唐詩宋詞,定會被稱作“該生文化底蘊較深,語言功底較深,能夠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等等,高分也就隨之而來,若是文筆本就極好的,唐詩宋詞的引用更令文章錦上添花,細看高考滿分作文之類,多數是這類“文化功底深厚”的同志,因此學生“炒古”是他的聰明,也是他的無奈,然而社會上竟刮起如此巨大的一陣風潮,倒是令人始料未及。

  學歷史的人都知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文化既為“上層建築”服務,如此看來,這類事件產生的根源到要從經濟方面探察了。(為了不贅述,現在單就唐詩講,其餘大約若此)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孕育唐詩產生和發展的土壤是封建小農經濟。我們無法推知一個社會到底該與哪一種文化形式配對,然而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當社會制度與統治方式改變時,定然會有一種新的文化形式與之適應:唐有詩,宋有詞,元有曲,發展到明清,則成小說。這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也是一切經濟實體發展的必然。

  中國現在實施的是偉大的社會主義制度,這是一種高級且未知的制度,因而我們無法斷定與它匹配的究竟是何種精神實體。然而如今卻有越來越多的人對於詩歌的遠去而憂心,有些激進分子甚至大力鼓吹要恢復唐詩的繁榮,並且打著“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冠冕堂皇的旗號,這些人中,為中國文藝界現狀憂心的也有,有不知名的目的的也有,只是這樣的言論究竟是由什麼樣的土壤培育的呢?

  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是有目共睹的,中國人越來越暴露在世界面前,也越來越讓中國人感到要用一種厚重的文化來武裝自己。中國人不自信,這使得他必須為自己的存在找一個理由,也使得他不會在現代尋找。這也怪不得他,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盛行,人們在難以抵制物質世界繽紛多彩的誘惑,從而也導致了中國現代文化領域的蒼白與尷尬。因此,人們把目光投向古代,目標很快鎖定——唐朝。沒錯,這是一個讓中國人重拾信心的時代,況且它所孕育的文化是那樣璀璨且令人神往。於是“復古思潮”出現,一發不可收拾。

  在我看來,傳統文化固然應當弘揚,但卻不能一味複製。畢竟生產力水平有了很大的差別,社會制度更是有著本質的變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能是詩歌生長的溫床,詩歌也不會是市場經濟這塊土壤裡種出的莊稼。因此對於詩歌的消逝,我們的態度應是積極的,也應是發展的,緬懷過去似乎是對先輩的尊敬,實際是對自己的否定。人總要向前看,止步不前不更是一種褻瀆嗎?

  既然已經知道詩歌的離去是必然,又何必懷古傷今呢?既然已經知道詩歌的離去是必然,又何必費盡心力讓它重回這個不屬於它的歷史舞台呢?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