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路上看見一棵樹。
你也許不會太在意,又或者你是個木匠你發覺它棵可以做成精美傢俱;又或者你想到家裡急需燒柴做飯的妻子。你很少會覺得這棵棵樹它美。但是,當你走到樹下時,你卻被它在湖面的倒影吸引住了:那流暢的線條;和諧的顏色搭配;勾人想像的美麗枝條……你不得不陶醉其中,怡然自得,不得不感慨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為何我們會忘卻這棵樹的的正身,而去鍾情於它的倒影?我以為這是因為距離。樹的正身和我們一樣存在於這個現實世界裡。對於這棵樹,我們看得見,摸得著,與它的距離十分相近。我們遇到它時想到的是它的實用性:或是可以做成精美的傢俱,或是可以當柴火燒’或是可以為我擋一下陽光……而湖面上的樹則不同。我們看到樹的倒影當然知道它不能做成精美的傢俱或是柴火或是為我擋陽光。這時候我們脫下了實用性的角度,撇棄了種種利害關係,一一種純欣賞純美學的眼光去看待這棵樹。所以我們能從一棵最熟悉的樹上看到一種陌生的美麗。
月亮向來倍受世人追捧。古往今來,有多少人為其獻詩。能脫口而出的就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甚至乾脆規定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為“月亮節”。由此可見其受世人歡迎之深。人們喜歡月亮是因為它高高的掛在月空,配以皎潔明亮的月光給人一種可望不可及的神秘感。而比月亮漂亮上一千倍一萬倍的地球卻被冷落了幾千年。直到近些年我們飛向太空才發現原來我們居住的星球是如此美麗。
這是為何?還是距離。我們離地球實在太近了,我們總習慣帶著功利性去看待身旁的一切,我們忘記了身旁的一切其實很美。
這樣的例子隨便就能舉出一籮筐。比如。
當老農第一次到城裡來他發現眼前的這一切簡直太美了:高聳得幾乎如雲的大樓;多得如螞蟻的人群;還有川流不息的車輛……這一切足以讓他帶這讚歎與驚愕把下巴拉得老長老長的,把眼珠子瞪得頂圓頂圓的。然後瘋狂的逛完這個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當城裡人第一次來到鄉村看到鄉村的景色時,竟然要興奮得手舞足蹈起來。鄉村的一切在他們看來是如此餓神奇與美妙。他們會帶著愉悅的心情欣賞著這裡的每一座山;每一棵果樹;每一棵稻穗……
初次來到城裡的農夫他們不知道街道左拐第二家是家包子店。包子太貴,而且老闆服務態度不好;右手邊則是工商大樓,擺攤最好離他遠一點。
初次來到農村的城裡人他們也不用擔心這整片的龍眼樹今年是不是能賣個好價錢;這片稻子是不是能有個好收成
此時農夫與城市有距離,城裡人同樣與農村有距離。因為有距離他們都撇棄了這一層的厲害關係,因此他們能盡情體驗城市的建築之美和農村的自然之美。
《關雎》裡有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兼葭》又有“兼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幾句都是在表現一個癡情者對戀人的深情。但是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這位“窈窕淑女”的位置。所謂“在河之洲”“在水一方”意思是在水中的沙地,在河的對岸。因此這位癡情者與其戀人是有一定距離的。我想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的前提就是建立再一定的距離。只有在一定的距離裡,我們才能看到的這位少女優美窈窕的身姿與曲線,卻不會把她和洗衣做飯搽地板的黃臉婆想在一塊。距離太近則容易踉成“言既遂矣,軹其暴矣”的悲劇。
所以,生活中我們需要把自己放一個適當的距離去看待事物。把自己放一個適當的距離,我們才能以一種“無所為而為”的心態去發現生活中的美。
羅丹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給了我們啟示。我們將重新擺正自己的位置,騰出一定的距離,以“無所為而為”的心態去挖掘這個世界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