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乘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是我們華夏56個民族的搖籃,她哺育著我們,她的存在為世人寫下了歷史的讚歌,為後來的進步更上層樓。
2013年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少年宮參加“快樂童年放飛希望”主題隊日活動時,寄語全國廣大少年兒童:立志向,有夢想,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長大後做對祖國建設用用的人。
學習是固本之舉,學習是源頭活水。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新時期新任務對領導工幹部的知識水平要求更高,需要學習和掌握的知識領域更寬更廣。對於組工領導幹部來說,能否做表率,能否高質量完成工作任務,關鍵在學習,關鍵在把學習的體會和成果轉化為謀劃工作的思路、促進工作的措施。學習是領導幹部必須承擔的責任和使命,在學習上要懂得“知不足”。
怎樣學習、怎樣做人、怎樣做事,是一個永恆的主題,是我們活著的每個人不可迴避的課題,也是有識之士們時常思考的人生命題。很多人一生都碌碌無為、一事無成,就其主觀而言,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們一輩子都沒有弄明白人應該怎樣去學習、去做人、去做事。一個人只有真正懂得怎樣學習、怎樣做人、怎樣做事,才會支撐起人生的精神支柱,激發前進的動力,才能生活得更充實、更有意義。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舒爾茨指出,人類的未來不取決於空間、能源和耕地,而是取決於人類智力的開發。知識就是力量,學習改變命運。應該以何種態度對待學習呢?胡總書記勉勵青年幹部時說,就是要下大氣力地學,要只爭朝夕地學,如饑似渴地學,持之以恆地學。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裡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霍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原來從壁縫裡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在遠古時代,地球上還未出現人類,那裡只有森林古猿。在一次偶然的災害下,森林古猿賴以生存的環境中,一部分森林消失了,那裡的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存,在勞動的帶領下漸漸解放了四肢,進行直立行走。還記得歷史老師曾今告訴我們一句話“你住在雲南元謀,我住在北京周口。拉起我們毛茸茸的小手,是勞動讓我們直立行走”
清末思想家梁啟超說:“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他教導我們要熱愛祖國要從我們自己做起,要“智”,要“獨立”,要“進步”……
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這樣才能成為負荷前行的勇士。實現夢想需要有智慧,勇氣和實力,羅馬不是憑空造成的,用夢想卻沒有行動,終歸是鏡花水月;有夢想胡亂行動,只能離夢想越來越遠。
愛學習,會讓我們變強;愛學習,我們才能在知識的海洋裡徜徉,向古今中外的能人智者學習,成為自信,自強,自立的一代青年。
愛勞動,會讓我們成熟。
愛祖國,會讓我們胸懷更廣闊。祖國是一個人的心靈之根,從我們一出生,文化的基因已經存在,愛祖國是要提醒我們要傳承祖國的傳統文化。
初一:故意失憶
作文空間(www.ZuoWen.Space)專稿 歡迎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