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空間專稿 歡迎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同學們
我想說的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觸及到的是我的童年,我居住十年的地方。
在很多的文章中,我們能感會到那種大山中村居的風情,繁華而後的另一片寧靜祥和。
在我所能記起的時候,我就跟隨我的外公外婆生活。一個大山中的村落,如大家所能想到的,炊煙裊裊,雲霧浮現,霞光氤氳。兩層樓的土磚瓦房,木質雕花的窗樘,榫間相嵌,中間的房樑上用枯籐掉著一個竹籃子。門上貼著財神紙畫,門樘兩側則貼著一副辭舊迎新的對聯。屋前瓜籐掛棚,朱翠離披,枯槁縱橫。十幾戶人家的房屋圍著一個大坪,坪沿有著幾棵老樹,其間有一條小徑,通往底下不遠處的農田、池塘。如遇雨天,村民們斗笠蓑衣在雨中穿梭,屋簷下雨滴如珠簾般往下掉。雨後,雖然眼前一片溷然不清,卻有一陣泥土的芳香襲人心鼻。
在那裡的生活,很多的歷史遺詞對於我來說並不陌生。首先我說說“挑貨郎”吧!在大山中,出入買賣東西是很不方便的。如要趕集,要麼往山下走二十里路,要麼往山上先走半個鐘頭的路,再坐一個小時的小巴車。所以經常會有人挑著貨品到我們那裡來叫賣,日常用品都有得賣,小到肥皂,大到衣服。也有收廢品的、理頭髮的。那些人一到,整家整戶的都會出來,東挑挑、西選選,買上一兩件東西,或是把家裡的廢品都收集出來賣掉。最有趣的是,我們那所有男性的髮型都是一樣的,連長短都相仿。再就是“赤腳醫生”了,在那個地方,醫療水平很差,沒有醫院。大家也沒有防微杜漸的意識,有個什麼傷風感冒的都是挨著,實在不行了再去請“醫生”。那時候,已經可以用上西藥了,但還是以中藥為主。
我在那邊讀了五年的小學。學校離我外婆家得有近十里的路程。大清早的,我們那十幾個孩子成群結隊的去學校,不說翻山越嶺,也還真是些崎嶇不平、蜿蜒曲折的小路,在山中盤旋。慢慢的,各個小村落的孩子在路上彙集,形成龐大的上學大軍,浩浩蕩蕩。那會,我們每天上六節課,上午四節,下午兩節。中午的時候在學校就餐,當然沒有現在這麼好的條件。學校只提供米飯,且份量有限,均等分之。至於菜,我們都是早上從自己家裡帶來的,可以說是“殘飯冷羹”。有趣的是,我們每學期的“搭餐費”是十五塊錢和三十斤米。我們的老師也是趣味之極。在那邊,老師是一個很不錯的職業,吃“國家糧”的人。但是,可能你剛剛看到還在學校前面的農田里忙農活的人,現在卻在我們教室授課。
突然就回憶了那些童年的事情。日以昱乎晝,月以昱乎夜。晝夜交替之間已遠離我十餘載。現在想起來真是意趣盎然,心中喜笑不斷。那個我生長了十年的地方,依舊如前。老人們閒來無事之時還是會聚坐在某一屋簷下的長板凳上,把話家常,小孩們嬉笑於老人們的腿肘之間。池塘邊上的枇杷樹結的枇杷還是等不到熟透就會被那些小子們敲下來。老農們作於日出,息於日落。偶爾忙裡偷閒,坐在鋤頭把上,抽一紙捲煙。他們守著祖輩們留下來的地方,甘於淡泊,行際於田野,不曾遠離。這些人中有我的外公、外婆,現今卻少了一個我!
湖南長沙望城縣北津學院高三:盛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