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出自己的一片天。——題記
古來,“讓”字意三分,退步乃其一,不爭乃其二,索代價出讓,乃其三也。殊不知還有一“讓”,乃謙讓矣。古以讓為晦矣,戰爭退步,是弱;競技不爭,是膽小矣;索代價出讓,是無奈世事所逼。而謙讓的讓,是一種互相尊重、敬讓,是一種對心靈的洗禮。
讓往往是心靈的寬恕,身體的淨化,當你與世無爭,將苦覓的機會給予比你更需要的人時,那是一種超脫,如佛教所說的“放下”,讓便是放下,懂得放下,你將有更多的機會,放長線,釣大魚,放下心靈的羈絆,只會讓你在你選擇的路走得更遠,更好,退一步海闊天空,這一點,讓你望得更遠,知道得更多。
讓更是一種蓄力,讓不一定代表懦弱,當年晉國大亂,太子逃之於命,在各國流走,都被國王轟出,他自歎人心,流落至楚國,他驚奇楚王大度,誠心招待他,讓他許下諾言:“後若與貴國交戰,吾必退三尺而避之!”十年後,太子終成晉文王,征戰天下,一雪當年被逐之恥,各國不敵,晉文王與楚交戰,一守當年承諾,“晉楚交戰,晉文公遵守諾言,退三捨避之!”(《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楚大笑晉是懦夫,驕狂必敗,當年,晉文公當夜大敗楚軍。這退,便是讓,退不是怕,也許是計策,也許是承諾。
讓還是一種“謙”,是你身為一位人的責任,比你小的孩子,比你大的老人,或許都需要你在車上的座位,這是年輕氣盛的天職所在,讓是一種保護,危險的事,你我退一步,就可避免一場人為的災難發生,你,我,甚至更多人的命得以保全。讓還是一種自覺,你不迫切需要的,而被人拿來十萬火急,若你搶到了這樣東西,但是有什麼用呢?而你耽誤了別人的時間。
所以說,讓一讓,心靈得到解脫,讓一讓,生活更加和諧美好!
初一:王涵
作文空間(www.ZuoWen.Space)專稿 歡迎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