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空間專稿 歡迎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同學們
善是什麼,是與惡相反的麼?先追溯到遠古的時光去看證一下“善”,在戰國時期,儒家學派有兩位重要代表分別提出不同看法,以論證人之間的善與惡。在倫理觀上,孟子主張“性本善”,他認為人一開始都是善良的。可荀子不同,他提出“人之性惡”認為人生下來就是惡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善於惡難道就沒有定義了,不,其實非也。從本質上看荀子的理論正是與我們當今社會符合,而他提出這一觀點,也正在影響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當今社會現狀正處於這種局勢,人之性惡,字面意思可以理解,壞人很多。但就是上千年傳下來的思想,到我們這一代還不能完全詮釋。根據各流言,或者已證實事件,一天,地球上至少發生大大小小幾萬起悲劇。還記得那時候的小悅悅麼,可如今悲劇仍不斷的上演著。還記得在網上議論過的“假摔”事件麼?到現在人人驚恐,老人倒了不敢扶,怕被騙。有人說,真實的社會就是這樣,現實的可怕,還是管好自家的事再說。這種想法已經根生在大多數人的腦中,無法剔除。可想而知,這種類似於傳染病的源頭將在短時間內蔓延開來,由小地方擴散到大地方,在不久後的將來,可能還會掀襲到整個人類社會。醫學上不是常說,病發現越早越好,因為來得及去治。可大多人他就是知道了,他還是紋絲不動。像“貨車撞兒童,路人觀看議論,無人上伸援手”這類的事,反映了一個時代的冷漠與悲哀,從法律上講,他們無罪,是的,路人不伸援手也不關他們的事。但從良心上說,再怎麼也對不起這顆活著並且跳動的心。自掃門前雪,對麼?難道真的要回到古時代麼,去信仰道家創始人老子強調的思想麼?“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方可除去社會動盪,真是這樣麼?那人類也不必辛辛苦苦創造及改變到現在這種社會了。其實,解鈴還需繫鈴人,既然社會符合荀子所提出的思想,那必然還有解決的方法。根據記載,他的理論是人們可以由惡向善的,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生活讓我們看到了惡,那便要去學會向善。這句話是非常正確的,生活再怎麼淡然,只要一心向善,就不會害怕於惡。要用勇氣去做向善的事,不能說壞人很多,我們就不當好人了,不能說老人摔倒,根據推理,就不去扶了。這是我們該避免的,既然有一顆向善的心,為什麼要害怕邪惡的。有勇氣說出心中悲憤的,便要勇敢去做,去改變它,不喜歡惡,那便向善。生活之中,我們在追尋以及攀登著向上的真理。正是這樣便忽略了善,這是絕不可原諒的,絕不會再讓惡再次燒著我們的心了。按照荀子理論上的成立,便是源頭。一件事有了方法,就要去解決。在201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猶記得烈火鍛造的鐵血將帥——劉金國。在所有人面前,他是盾,矗立在危險前沿,寸步不退。他是劍,像邪惡揚眉出鞘,絕不姑息。在“7。16”大連新港火災事故,他用勇敢證實了什麼是善。並不是說許多人不去做,便沒有人去做。這就是那黑暗中的微光,需要我們這一代人乃至萬世繼承並發揚。如何向善,如何帶著一顆熾熱的善心去點亮黑暗。人是最高級的物種,應該明白向善的力量,在如此社會正需要一類人舉起他們的手,頂住天穩住地,死也不會彎了脊樑。“人之性惡”只是荀子當年提出的,卻不曾想我們社會發展了,思想卻落後了。這多麼可怕,做為人類,我們竟然忘記了本質才是最重要的。然而,現在還不太晚,只要還有一線希望,便還是有成功的存在。善之源,惡也。有時候,善與惡就在半厘距離,且看我們如何去做,憑自己的心而論。任何阻礙都阻止不了一顆善心,就像惡再怎麼多,也還是不斷有善從中發出光芒。不改變就毀滅,這是我們共同應有的責任,任何人都不能推辭和閃避。善與惡,兩者不同論。善亦善,惡亦惡。惡從善,兩者得以相論。善亦是惡,惡卻非善也。
高二:吳家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