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去教育
——讀《塑造教師》有感
化學教研組沈春英
利用閒暇之餘,我閱讀了幾本關於教育教學方面的書,其中讓我感觸最深,對我幫助最大的是《塑造教師:教師如何避免易犯的25個錯誤》這本書。
教師,作為影響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人之一,他的言行對學生所產生的影響與長期效應是不可低估的。作為一名剛剛踏上教師崗位的新教師來說,往往對學生不夠瞭解,也往往容易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會用很多不恰當的做法。通過閱讀這本書給了我很多啟發。
《塑造教師》這本書,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卡羅琳博士收集了教師們回憶的近200個在學生時代所經歷的最不愉悅且記憶猶新的事件。這些事件涉及的學生相當廣泛,有幼兒園、中小學以及大學的,在內容上也相當豐富,包括班級管理、學生活動、課堂教學、成績評定、師生交往等等方面。其中所舉的例子是非常典型且生動形象的,它真實地反應了教師在教育教學管理中易出現的種種錯誤。下面我就舉其中幾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例子。
案例一:大量抄寫。情節:上初一年級時,有一次我和一個同學利用晚自習時間,躲進洗手間,把燈關掉,看橡皮球,被T老師逮個正著。於是她罰我們抄寫幾遍課文。這樣的情景,在我們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經常會出現,老師理所當然地會懲罰學生。實際上,學生偶爾犯點錯誤應該給予一定的理解,就算要懲罰,也應該找一些有意義的懲罰而不要給學生佈置一些冗長而又無聊的罰抄。在這個例子中老師讓學生抄課文,這會造成學生對課文的厭倦,而且大量的抄寫會使得學生厭惡寫字。
案例二:大學夢破滅。情節:在高二的時候,我們班上很多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很差,這讓老師很失望,於是就對我們說:“你們都考不上大學。”我不敢相信,老師竟然會這樣說我們,她可是老師啊!在這情節中,老師有點“恨鐵不成鋼”,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也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景,有時候一生氣就口不擇言,也許我們一句無心的話,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所以要學會控制情緒,在學生面前的一言一行都要經過理性思考。作為教師寧可鼓勵學生,也不要打擊學生;作為老師,自己的責任就是幫助所有的學生實現自己的理想。作為學生,如果能得到老師認同、鼓勵和幫助,就更易實現目標。所以我們要學會告訴學生,只要努力,就能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是一味指責和打擊學生,這樣只會使學生處於氣餒與犯錯誤的惡性循環之中。
案例三:有感情地再來一遍。情節:化學課上,老師總讓我回答問題,好讓我知道我是多麼無知。然後她轉轉眼珠,深吸一口氣。說出這樣的話:“好吧,既然你沒有專心聽講.那咱們就再來一遍吧!”她會重複一遍(和以前一模一樣),對我來說一點都沒有意義。有時候,學生回答不出問題,作為老師首先應該找找自身的原因。是我沒有講述清楚,還是學生沒有認真聽,沒有理解。在本情節中,這位老師責備學生不守紀律,指責他不認真聽課。實際上可能是這位老師的解說能力欠佳。對於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老師用“再來一遍”的方法再次解釋問題,實際上也是在掩飾自己的不足。而比較好的做法應該是教師應盡可能地考慮學生地學習方式與學習偏好,採用多種講授方法。學生的學習方式決定教師如何處理教學內容。
案例四:諷刺性地評論。情節:我成功地考入大學,成為一名新生。我還想成為一名作家,認為自己能實現理想。高中時,老師還不斷鼓勵我,所以我很有信心。我交給P教授(我永遠不會忘記他的名字)我寫的第一篇英語論文,等待著他的表揚。論文發下來了,我迫不及待地翻到最後一頁,期待老師的高度評價。紅筆只簡單地寫著:“英語是你的母語嗎?”在這個案例中,這位老師用了詆毀性地評價方式。事實上像這種帶有人身攻擊的評價方式會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後果,可能會堵塞學生的思維,降低學生的自信,破滅學生當作家的理想。對於老師而言,要提高學生的寫作,這種評價方式是於事無補的。鼓勵型的老師知道,挖苦與嘲諷不能有效改善學生的學業狀況。他們會採用生成性的評價方式。作文題目是種子,學生嘗試寫作就是播種,老師糾正學生的某些錯誤,幫助學生進步,就是培育種子,鼓勵與表揚是陽光,反覆寫作激勵學生成長,出色的成稿是努力開出的花朵。諷刺性的評論只會將蓓蕾扼殺在萌芽中。
我列舉了四個簡單又常見的教學案例,或許很多教學的理論,我們都清楚,但是遇到實際問題卻不一定能恰當地處理,這本書上還有很多教學案例,有關紀律問題、師生關係、班級管理策略、教師個性與專業、教學風格與行為等等。
都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有思想的學生,想要瞭解學生,就要真正學會用心去教育,教師有很多權力,但是如何真正用好這些權力是值得我們不斷思考和學習的,比如是表揚學生還是批評學生,是促進學生進步還是抑制學生發展……我們的權力就在於怎麼說,怎麼做,怎麼教。有些言語和行為能給學生脆弱的心靈帶來創傷,而且這種傷痕有時候會伴隨學生的一生。有些言語和行為,卻能給學生一輩子深刻的印象,伴隨他們一生的成長。
我願我們一起努力,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