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歷史
——《史記》(項羽篇)讀後感
誰哀歌?誰流淚?誰敲起了戰鼓?青冥劍向左,悲傷向右。
誰舞劍?誰挽弓?誰攤開了卷軸?滅神鉞向前,繁華向後。
——題記
一本書,包含著歷史的塵埃,浸透著勇士的鮮血,瀰漫著人民的吶喊。它見證了烽煙四起的朝代更替,勾心鬥角的官場黑幕,以平凡的文字,傾訴著一個有一個悲傷的故事。歷史的片刻灑落在它的上面。
它就是《史記》。
講述了春秋末期,吳、越的爭霸,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洗雪國恥;平原君趙勝要從三千食客中挑選文武全才二十人出使楚國求救,毛遂的自告奮勇等等,印象最為深刻的莫於有關項羽的故事了。
烏江畔,西風怒號,江水拍打著江岸,如森林中野獸的怒吼,令人心悸。帳篷已不知被風捲向何處,只剩下空空的支架立在那焦土上,旁邊還有一桿大旗斜插在地上,那個殘缺的“楚”字在風中獵獵抖動。鮮血染紅了江水,翻滾著透骨的淒涼。年輕的將領佇立在江邊,目光凜冽。淡青色的披風宛若一面旗幟,右手牽著那匹心愛的烏騅,左手緊握著懸在腰間的天子劍。面前是一葉扁舟在滔滔江水上左搖右擺,身後是橫屍遍野的戰場。
他就是項羽,西楚霸王!可如今,他敗了,敗在了劉邦手下。
小時的項羽就立下了遠大的志向。年少的你看見秦始皇南巡的威風凜凜時,只是拋出不屑的”彼可取而代之”這是何等的豪氣,何等的霸氣。然而當劉邦看見秦始皇時卻臣服道”嗟呼,大丈夫當如此也!”由此足見你遠勝劉邦十倍萬倍。
李清照說得好“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稱項羽作“千古英雄”決不過分。項羽是真誠的,他不善偽裝,不懂得用人為己,難道不比劉邦在別人替他立下了汗馬功勞後絕情殺害更仁義?他作為一個男人,他成就了一代霸業;作為一個丈夫,他愛危難關頭寧願放棄性命也不忍拋棄虞姬;作為一個領袖,他與戰士並肩作仗從不退縮,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打得漂亮,士兵受傷細心撫慰令人尊敬;作為一個江東人,富貴不忘衣錦還鄉,走投無路時深感有愧於江東父老,選擇死亡而不願苟且偷生給家鄉人丟臉。誰道他不是大丈夫,真英雄?在鴻門宴上范增多次使眼色讓你殺了劉邦以除後患,但是你沒有。范增感歎”豎子不足與謀”以至於後世之人罵你婦人之仁,他們可曾理解你重情重義,遙想當年你與劉邦結義一起同仇敵愾並肩誅暴秦伐無道,你哪裡狠的下心對往日的兄弟痛下毒手。然而殺劉邦的機會又何止鴻門宴這一次,你的大義又豈是鄙陋的人能夠理解的。楚漢相爭也是你最不想看到的。你用劉邦的父母兄嫂威脅他投降不就是不想看到手足相殘血流成河嗎?可是劉邦呢,這市井之徒卻笑容滿面說烹食了他們父親不要忘了分我一碗羹喝。如此無情無義泯滅了人性之人你為何還念故交?因為你身懷情誼,身懷誠信,所以你遠遠不可能戰勝劉邦這個攻於心計的險惡小人。
當然,易受挑撥,輕信親戚,不懂得利用別人為自己服務是一個領導人致命的缺點。但是,正如一場滑鐵盧無法磨滅拿破侖的功績一樣,一場垓下之圍,又怎能折損項羽的高大形象?“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過不去的,是項羽的良心底線;是對給無辜百姓帶來戰爭紛擾的虧欠了;過不去的是情義熱血。樹立起來的,是一個民族的豐碑。
你,一身正氣“曾是氣吞殘虜”。
你,憐惜美人,唱出了“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悲歌。
你,君子之度,豈料成全了劉邦的陰謀詭計。
你,征戰沙場多年,未曾敗北。
在烏江畔,在四面楚歌中,一葉輕舟前,在生於死之間,瀰漫著無奈、悔恨、不干……那一葉輕舟如何能載得動他心中這許多的憂和愁?只得望著那滾滾幽咽的烏江水裹著它們奔向遠方。
一件黑色的大氅、一柄烏黑的的君子劍、一匹驃壯的烏騅、一頭黑髮、一腔熱血。這是一個曾經叱吒風雲的西楚霸王在烏江畔留給我們的永遠回憶。
無疑,項羽是一個英雄,一個有愛有恨的赤血英雄!!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此時,歷史的那悲傷的一刻,又出現在我的腦海裡,揮散不去……
初一:蘇曉蓬
作文空間(www.ZuoWen.Space)專稿 歡迎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