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讀書,書也的確影響了我。書對一個人的影響會有多深,呂蒙相比是很有發言權的。在他沒有讀書時,人們對他的稱呼是吳下阿蒙,當他受書的影響後,“三日不見當刮目相待”也由此產生。書是如何改變他人的看法,對讀書人高看的呢?
力量。這就是美國著名作家、評論家愛默生給我們的回答。更具體地說,書給我們的是真、善、美的力量。哲學書籍的真,小說、詩歌和散文的美,它們共同的特點,善,構成了書的力量。其中老子在《道德經》中曾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這就是道家以柔克剛,追求極致和諧觀點的典型例句。雖然儒家的思想與道家的格格不入,但對於真、善、美的追求都是一致的,只是道家靠的是感悟和釋放,而儒家靠的是灌輸和約束。不光中國的書籍,西方同樣如此。西方古典哲學的創始人康德的《道德的形上學之基本原則》和《實踐理性之批判》就是對真、善、美的探討。而《聖經》更是道德的完美闡述。
智慧也是書籍可以賦予我們的。說到智慧,對我影響最深的是《鬼谷子》他通過分析陰陽的轉化,運用於言者之口一開一合間的奧秘,道破諫官言語間的種種玄機。《戰國策》是《鬼谷子》的實戰篇。講述了戰國時期的爾虞我詐,其中更有鬼谷子的傳人蘇秦和張儀,《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以及戰國末期吳國謀臣伍子胥。其中計謀之奇、之深、之險更是令人歎為觀止。這樣的情況還發生在小說《三國演義》之中,每看完一個章節,都感覺跌宕起伏,領略了人世之百態,戰爭之殘酷。除了謀略,心理學同樣是智慧的果實。弗洛伊德的釋夢更是被奉為經典中的經典。我最喜歡的莫過於樂嘉的《色眼再識人》,這也成了我分析一個人的重要考證。還有像哈里沙利文的《精神病學的人際關係理論》,其對精神剖析之深刻,語言之精闢,都可謂是大師之作。同樣的文字同樣還可見於許多哲學著作之中,那都是最真的作品,但或許這世界本就是痛苦的,因此每當我觸碰它,都有一種恐懼之感,他就像是辣椒,吃的時候,會發誓一輩子都不再碰它,但過後又會屁顛屁顛地繼續吃,這就是在痛苦中不斷的成長。我認為小說的智慧都是藏在痛苦和幽默中的。幾乎所有的經典小說都包含悲劇和諷刺的成分。
讀書的另一點也是相當重要的,享受。享受不是恥辱,而是一種應有的人生態度。在平時忙於工作,忙於家庭,忙於充電。在閒暇之時,也該慰勞一下自己。沐浴在風花雪月之中,那是何等的逍遙自在。在生活中不敢轟轟烈烈,在書本中便可無所顧忌,即使是死也未嘗不可。女生能在書中找到自己的白馬王子,男生則可在其中成千秋之偉業。“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或是向諸葛亮一般“縱橫舌上鼓風雷,笑談胸中換星斗。”人生的無奈無人訴說,就讓書這個港灣給我們估計的心靈一個停靠的地方。
說到錢財,這恐怕是大家最關心最敏感的問題了,賺錢並不可恥,誰都離不開它,只要它來得合情合理,那就值得提倡。那書和錢財有什麼關係呢?錢財同樣可以用讀書賺得。“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話說得一點都沒錯。猶太商人,世界上最富有的一群人。他們不光成年人就連孩童也大量讀書,因此成了世界上讀書最多的種族。猶太族最著名的書,《塔木德》就是教育他們如何賺錢的,可見中國的士、農、工、商的觀念已經過時了。事實證明學問和錢財並不矛盾,甚至是相輔相成的。從商已經是公認獲取利益最快的合法手段了,但從商除了技術上的儲備之外(甚至不需要技術),就是人與人的合作與對抗。而書(除工具書)就是以剖析人性的深淺來衡量價值的,所以要想成為大款,書是必需品。
讀書既是我們的老師,也是我們的朋友,他召之即來,揮之即去,沒有半句怨言。遇到困難時它字字捉急;遇到無聊時它逗你歡笑;遇到歡樂時,他給你告誡與警示;遇到痛苦時,它給你理解與慰藉。我們通過它可以與死去的智者對話,可以與國外的賢者交流。
這就是書,孩童的老師,青年人的情侶,中年人的戰友,老年人的知己,你我一生的夥伴。
高三:許淵
作文空間(www.ZuoWen.Space)專稿 歡迎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