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各種經典也是枚不勝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論語》這一中華經典。它從我記事起,便一直陪伴著我。
《論語》是一本以記錄春秋時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言行為主的彙編,是儒家重要的經典之一。一共20卷。論語以記言為主,論是一串的意思,語是話語。
《論語》是媽媽從小就要求我熟讀的一本書,它教給我許多道理以及做事的方法,令我受益匪淺。粗看它,它不過是一本語錄,但卻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理念等。
《論語》裡最常見的詞彙,無非是中庸、君子、禮仁。中庸指的是“對人處事採取不偏不倚、調和折衷的態度”。這種思想體現了“忍”文化。這固然是好的,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爭端,但過度的“忍”卻能使一個民族沉睡,古代中國的發展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據。中庸是儒家的為人之道,體現了儒家學派的軟弱性。
君子是一個意義深刻的詞。事實上,君子就是孔子他們儒家學派的一種自稱,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鬥”,都體現了君子的優良品質。與君子相對的當然就是小人了,《論語》直截了當的闡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點,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生活在動盪不安的春秋時代,禮,表現了孔子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孔子的禮的核心是“正名”,即“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仁,是孔子的道德觀,孔子認為,“克己復禮為仁”。克制自己,遵循“禮”,這就便是“仁”了。“仁者愛人”,這裡愛的“人”是指上層社會的王室貴族;尊重朝廷貴族,“不犯上”,也說明孔子對“禮”的尊重。此外,孔子還把“仁”當作“人”的標準:“仁者,人也。”
中華經典,將我的經典又添一頁傳奇,中華經典,伴我成長。
初三:張晨昀
作文空間(www.ZuoWen.Space)專稿 歡迎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