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見過書寫工具,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他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作為內容,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寫詩,他能立刻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作客,有人用錢財和禮物求仲永寫詩。他的父親認為那樣有利可圖,每天牽著方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有多少人才由聰明變平庸。
比如說,江郎。江淹,是我國南北朝時南朝的著名作家,早年曾寫過不少感人的詩賦。
他的著名作品有《恨賦》和《別賦》,都有著濃厚的感傷情調,是就社會上各種各樣人物的愁恨和離情別緒來加以描繪的。《恨賦》概括了當時許多貧賤的知識分子的血淚,曲折地表現了他們對當時現實的不滿。《別賦》在藝術上比《恨賦》更為成熟。尤其象“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等抒情氣氛極濃的名句,更富有感染力。
這些作品中反映的思想是和他早年的處境有很深的關係的。江淹曾經歷了宋。齊、梁三個朝代。早年依附宋建平王劉景素,不被重用,甚不得志,反被陷害入獄。《恨賦》、《別賦》就是他這一時期生活感觸的真情流露。但是江淹到了晚年,先後依附蕭道成、蕭衍等,逐步做起了大官,過上了安富尊榮的生活,文學才能顯著減退,就很難再寫出好文章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文學道路上,應該是積累越多,而越有才幹,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