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空間(www.ZuoWen.Space)專稿 歡迎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同學們
“做好事留不留名?”網絡最新熱議話題。這件事源於一個網絡視頻“一位老大爺救了A女,大爺要求A女送他一面紅旗幟表彰他的救人事跡。A女對此非常不屑,認為做好事本就不該回報,他的行為是在給雷鋒精神抹黑,而老大爺卻認為應該高調宣傳他的救人事跡,傳播雷鋒精神,”對此,網友們眾所紛紜,有人支持A女,認為老大爺是為了出名,而另一方人馬卻贊同老大爺的行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那麼做人到底要高調?還是低調?
低調,網絡熱詞,常言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忍就過了”,正如《聖經》中所說,別人打了你左一巴掌,你應該伸右臉過去,這樣忍多了,退多了,它便誕生了。它迎合道家自然無為的主張,更是體現莊子“齊物”思想,達到與自然合二為一。魯迅的《自嘲》”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更是將低調一詞發揮得淋漓盡致。低調強調的是自我滿足,但是它卻少了積極向上,奮勇相爭的精神,它怕“槍打出頭鳥”,它相信“人怕出名豬怕壯”,於是它便縮進“龜殼”中,“大隱隱於市”。這便與儒家思想相悖,顯然孔子是贊同高調做人的,孔子的一個學生救了人後收下別人的謝禮,對此他十分贊同,認為這樣可以鼓勵更多的人去幫助別人,而他的另一個學生在外國贖回淪為奴隸的魯國人,不報賬,領收國家的錢。對此,他卻批評了他,因為他妨礙更多的魯國奴隸被贖回。由此可見,孔子認為做好事應該留下名字(讓世人知道),這樣會鼓勵更多的人做好事。咱先不說做好事低調是否妨礙人們做好事的積極性,就說在滾滾歷史的長河中,又有多少低調的人沒有在這世界留下他們的足跡?故有雲“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他們的死就好比鴻毛一般罷了。在二十一世紀,這一套更不行,無意苦爭春奈何群芳妒!反之,推崇的是高調做事。
高調,華麗的代名詞,說到華麗的高調就不得不提《網球王子》中那個永遠華麗的女王-跡部景吾,他擁有一大群的追崇者,他的高調是由他內心散發的自信不同於那些“自卑到高調的人”(因為自卑,總是以高調的形式吸引別人的目光)。他高調,因為他有高調的資本,有道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該高調時就高調。但是這資本不是每個人都有,強出頭,只怕是“紙上談兵”,死在高調之馬蹄下。即使有這資本,高調做人和高調做事還是不一樣的。高調做人的下場,單是三國中楊修就足以借鑒,歎一身才華卻落得慘死的下場,為何?只因他不懂內斂,低調做人啊!一句“肋骨棄之可惜,食之無味”則為殺他之借口,怪只怪他意氣風發,年少輕狂,自作聰明。枉一生飽富詩書。在當今社會,更容不下這般高傲,這般高調。
做人要高調,還是低調?顯而易見,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更適應當今社會,做人謙虛有禮,不炫耀自己,做事不退縮,毛遂自薦,激流勇進,才能在這個社會展露頭角。
高二:瑋翊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