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似乎成為人們的口頭禪,可有時也會傷人,現在開始,試著換種說法吧。
不說“隨便”說“喜歡”。
李明帶女友小楊回家見父母,兩位老人一個勁地問她想吃什麼。小楊趕忙說“隨便吧”。後來,李明告訴她,“隨便”二字讓父母猜測了好久,也緊張了好久。
其實,從小楊的心理看,她是想用“隨便”來表示客隨主便。可這卻讓對方感覺自己的熱情沒有得到回報,無形中拉大了彼此的距離。我建議,你不妨坦言自己喜歡什麼,這會讓人際關係在需要和被需要、肯定和被肯定的互動中愉快發展。
不說“隨便”說“保留”。
茵在策劃會上與同事的方案不一致,但領導採納了別人的方案。會議結束時,領導問茵還有什麼建議,她回答:“隨便。”這讓領導和同事尷尬了半天。
工作中,如果我們真的勢單力薄、無法實現自己的想法,表現出消極放棄的態度,就有逃避責任、發洩不滿之嫌。換作我,我會說“我同意你們的決議,但我也要保留意見”。這樣不僅讓別人感到你識大體、顧大局,又能讓對方有反省的餘地。
不說“隨便”說“且慢”。
小林的愛人忙著給他收拾行李,還不時問要不要帶這個、要不要帶那個,小林不耐煩地說“隨你便”。這讓妻子懊惱了半天。
越是在親密的關係中,“隨便”就越顯其敷衍和應付的特質。丈夫說“隨便”就是暗示他不願付出對等的愛。其實,小林要是對妻子說聲“且慢”,不僅能讓對方放鬆下來,還能讓她感到你的尊重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