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難是生活之“鹽”,而生活缺少“鹽”,將會變得淡而無味。風平浪靜的生活,會使人變得毫無生氣,重複著每天都要做的並且都知道結果的事情,生活單調如同機器一般,無聊。其實,生活應該是多姿多彩的。充實的生活需要有坎坷,需要充斥著變量,因為只有在變數中,我們才充滿著對未來的希望和憧憬。而磨難恰也是改變我們那一塵不染的生活的一種影響因素。弱者遇上了它,經受它的洗禮,會變得堅強和勇敢;強者遇上了它,將會增添他的自信和毅力;可見,只有經過磨難的洗禮,才能有鐵一般的意志,才能獲得成功。
儘管如此,但磨難是需要適量的,它應該是給生活添彩,並非是影響生活。磨難的多少是取決一個人的心裡承受能力的大小。如果適量,則它將是一種調味劑,如果過多,則它將是一種災難。當然,這只是一種反面的評論方式。因為只有從磨難的陰影走出來的人,才能這樣輕鬆地談論。而那些經歷磨難從此一蹶不振的人,那就是一場災難。所以面對磨難我們需要一種樂觀的心態和對自己充滿希望的信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飽受挫折時依然昂著頭,在失敗時挺起胸,它能稀釋膽怯,熔化恐慌。要知道就是在你艱難的時候,也就是你離成功最近的時候,挺過去了,成功就屬於你。相信自己,因為——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還記得著名的音樂作家貝多芬嗎?他在晚年不幸雙耳失聰,還堅持不懈地進行音樂創作,完全依靠自己對音樂世界的理解,造就了著名了音樂篇章,走出了他達到達頂峰的道路。這不僅需要一種堅強的毅力,更是他對磨難的一種不同常人的理解;蘇武將“生是大漢人,死是大漢臣”的信念銘記在心靈深處,十九年的苦難生活歷盡艱辛,最終回國。憑著堅定不移的革命精神,我們的革命先烈才能在極其惡劣的自然環境下走完長征。
可見良好的態度,對於磨難來說是多麼好的“溶劑”。古老中國的一句俗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就是對壞事也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變為好事的一種詮釋,所以千萬不要輕易去逃避磨難,因為它可以是助你到達人生目標的力量源泉,送你踏上成功之路。人生的道路必定會遇到種種挫折,過程有辛酸與絕望。在現在競爭日益加劇的社會裡,只要我們勇敢去面對,正視所有磨難,我們也將會給他人呈現出不一樣的人生。
湖南婁底新化縣一中高一:黎艷雲
作文空間(www.ZuoWen.Space)專稿 歡迎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