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有這樣一個人,她是奶奶的媽,按照我們的說法,我應該叫她“老姥娘”。為了方便起見,以下簡稱為她
她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女人。她梳著盤起來的髮髻,衣著樸淨,裹著小腳(不過那時我太小,沒有仔細去看她的小腳,正如我沒有親自去看牛流淚一樣,這是我的兩大遺憾),一臉的皺紋如蕩漾的水波,透露出歲月的滄桑,卻又不失一份平靜與安詳。
她的命很苦。她出生於民國時期,生長在動亂的戰爭年代,經歷過文化大革命,忍受過飢寒交迫的苦楚。她生有兩兒兩女,我的奶奶是她的二女兒。她的兩個兒子不孝順,二兒子甚至揚言:“她死後,我可不給她買棺材。”誰知,二兒子死在了她前面,這也許是因果報應,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想必只有她懂。都說“養兒防老”,可大兒子說:“憑什麼只讓兒子伺候,女兒就不管老人了。”奶奶與老姨無可奈何,只好把她接到家中,輪流照顧。
我小時候住在奶奶家中,她也住在奶奶家中。一老一小,就給這梧桐樹下的小院添了許多精彩,或者說,她給我的童年添了不少煩惱,但現在看來,這些煩惱亦不失為一種美好的回憶。
那是夏天,也許是秋天,我大概上一二年級,放學後我總是先把作業寫完,無非是抄寫課文、組詞造句一類的家庭作業。寫完作業後,我去燒火做飯。我燒火燒得正得意時,只見她慢悠悠地走過來,對我說:“妮兒,你歇著吧!讓我來燒火。”我心想:要你燒火,火不把你燒了就不錯了!正說著,她撿起地上的柴火要往灶膛裡送。我眼疾手快,奪過她手裡的柴火,使勁兒拉著她往屋裡走,說:“還是您歇著吧!”誰知她還不樂意,喋喋不休:“叫我燒吧,你去玩會兒!”老人總是這樣,想要幫忙卻不知只會幫倒忙。
小孩兒哪有不貪玩的,我匆匆燒完火後就出去玩了。我可不願意浪費時間在熬粥上,因此姑姑總說我做的飯不好吃。看到夕陽西下,我便回家。家裡也沒有什麼好玩的,我只能看電視,雖然只是黑白的,就這樣等著爺爺奶奶還有“可惡的”姑姑從地裡回來吃飯。偏不巧這一天停電了,昏黃的燭光下,椅子上坐著一動不動的她。她在想些什麼呢?她為什麼這麼有耐心?老人的心思小孩子是猜不透的。我只是在院子裡、屋子裡跑來跑去,奶奶啊,求求你快回來吧!萌萌餓了!我在無聊至極中突發奇想:試試她的眼力。我躡手躡腳地從她眼前走過,燭光那麼暗,我以為她看不見我,誰知她竟然叫住我:“妮兒,你奶奶怎麼還不回來?你要餓了就先吃吧!”我應了一聲趕緊跑了,生怕她又嘮叨個不停。小孩子總是沒有耐心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希望以後的我們懂事一些,善待老人,關愛這些失落的心靈。
河北邢台廣宗縣馮家寨中學初二:閆雨欣
作文空間(www.ZuoWen.Space)專稿 歡迎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