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的兵法
嚴格意義上說,他算是個反面教材.火燒阿房宮,大擺鴻門宴,最終自刎於烏江。但是,那個“破斧沉舟”的故事,卻是無論如何也不能不提及的。他,是農民起義軍的首領,在關鍵的戰爭中,他率兵救援被圍困。對方擁有三十萬之眾,可他的軍隊卻少的只有幾萬人,雙方實力懸殊實在太大。然而,他咬了咬牙,帶領將士們過了漳河。背河紮營後,他下了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死命令,只准將士們帶三天乾糧,隨後砸破鍋,鑿沉船,燒軍營,不容任何猶豫,不給他們包括自己一點退路。不勝則死!這是他心中唯一的信念。他是對的,他們以高揚的士氣成就了兵史上又一個以少勝多的戰役——巨鹿之戰,重挫秦軍主力。
有人說他不懂兵法,真是這樣嗎?他明白:當人們身處逆境時,如果擁有退路就會畏畏縮縮;如果毫無選擇,就會迎難而上突破重圍!
那段漫長絲路
十年了,整整十年了,冥冥之中,命運與他開了個大大的玩笑。憶當年,漢帝招募使者的時候,他是多麼的毅然決然,懷著一顆為國建功立業的年輕的心,踏上了出使西域的漫漫長路。全城的百姓為他歡呼,連武帝也親自遠送,何等榮耀!卻不料,接踵而來的是被囚禁數年的孤獨與痛苦。隨從被匈奴人打的打,殺的殺,所剩無幾,但是在悲傷過後,使命他卻從未忘卻,哪怕十年的光陰如梭如箭讓他的容顏衰變。儘管在匈奴娶妻生子,他總是想方設法帶妻兒逃脫。終於,一次次的抗爭有了回報。脫身來到大月氏的他,知曉大月氏已無意再與匈奴打仗,於是歷經千辛萬苦又返回長安,向漢武帝口述了在西域的見聞,以及他們與漢朝來往的願望。就這樣,毫無疑問地他成了第二次出使西域的使節。正因為有了他,才有了後來的絲綢之路。
他就是始開西域之跡的張騫。如果不是那囚禁十年的逆境,怎能磨礪出他堅韌不拔的意志?如果不是他堅韌不拔的意志,怎會開闢從中國通往西域的那段漫長的絲綢之路?
讓我們從雨裡穿過
這是一個很溫馨的故事。一個六歲的小女孩和媽媽在沃爾瑪超市購物,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瓢潑大雨。站在超市遮篷下的人們,等待著雨會下小一點,或者等待著親人的雨傘……都在各自想著自己的心事。
一個稚嫩甜美的聲音打破了沉寂。
“媽媽,我們從雨裡穿過去吧!”
“什麼?”
“讓我們從雨裡穿過去!”孩子重複著。
“不,寶貝!我們等雨下小點再走,好嗎?”
可是,小女孩在等了幾分鐘後,又堅持地說:“媽媽,讓我們從雨裡穿過去!”
媽媽面對執拗的女兒,只好說;“那樣的話,我們都會被淋濕的!”
“不,不會的。媽媽,你今天早上不是這麼說的。”小女孩邊說邊用力扯著媽媽的手。
“今天早上?我什麼時候說了我們可以從雨裡穿過去而不會淋濕?”
“你忘了?當你和爸爸談起他的癌症的時候,你說,如果我們能通過去,那麼我們就能讓自己通過任何事情!”
媽媽沉默了,只用了一會笑著說:“寶貝,你是對的。讓我們從雨裡穿過去。如果我們能通過去,那麼我們就能讓自己通過任何事情!”
母女倆笑著,叫著,奔跑著。
被困雨中,或許不算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逆境,但敢於衝破雨幕,從雨裡穿過,就能戰勝逆境!
遭遇逆境,就像項羽手下的士兵突然沒有了退路,就像行走在出使途中的張騫突然被捉,就像母女購物時突然遇到大雨,它總是令人猝不及防。這時,我們唯一能做的,不是去想為什麼偏偏災難就降臨在我身上,而是毫不猶豫,堅定信念,付諸行動,突破逆境。就像詩裡寫的:“如果不是遇上了礁石,怎能開出如此美麗的浪花?”